【記者王淑芬高雄報導】45歲的林男近來持續右上腹疼痛不適,因沒有排便異常或出血,也無家族病史而缺乏警覺,直到接受大腸鏡檢查被診斷出大腸癌,且是第3期還需接受化療才讓他驚覺輕忽了病徵。醫生提醒大腸癌年輕化,應減少精緻糖類多攝取植物性纖維。
大腸癌原好發在50歲以上族群,但近年40歲到49歲的年輕大腸癌患者急速上升,台灣增幅也名列前茅。
阮綜合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蔡達基指出,不少年輕患者在左側結腸,尤其是直腸部分出現腫瘤,並常以出血、腹痛、腹脹排便習慣改變等症狀呈現,甚至還常被誤認是痔瘡、腸躁症而延誤醫療。
蔡達基說,門診有很多大腸癌年輕化的患者,多是太過大意,自認年輕。醫生彙整出不少人是作息不正常,也可能飲食太過西化。
醫生表示,學界研究並預測下個10年,大腸癌患者會有10%、直腸癌有25%發生在50歲前;即使全世界都在尋找誘發大腸癌的病因,但至今推測與基因突變無關,可能是生活型態、飲食習慣和環境因素所致。
蔡達基說,研究顯示生活型態與飲食習慣的轉變,來自於精緻糖類與含糖飲料的攝取增加,全穀物及富含植物性纖維的食物比例卻相對下降,可能養成促進腫瘤生長的環境。
再者,肥胖與久坐工作影響代謝及荷爾蒙改變也提升罹癌風險,另外,腸道菌相失衡致腸黏膜處於慢性發炎狀態,提高產生腫瘤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