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台灣糖尿病年鑑統計,目前台灣罹病人口已超過220萬人,國際糖尿病聯盟 (IDF)更預測台灣患者人數在2030年將直逼300萬大關。此外,目前仍有約5成患者未達到糖化血色素(HbA1c)小於7的控制目標,專家表示,原因之一可能與血糖與肥胖交互影響的惡性循環相關,呼籲糖友重視血糖、體重共同控制的重要性。
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與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昨日共同舉辦記者會表示,除了患者人數增加,糖尿病患年輕化,造成的共病與死亡風險更不可忽視。目前治療趨勢已走向「新型腸泌素」的劃時代解方,助患者盡快脫離失控的糖尿病風險。
台灣糖尿病罹病規模持續擴大,更出現年輕化趨勢。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理事長暨中山醫學大學校長黃建寧表示,早發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島β細胞功能惡化更快、併發症風險也更高。
根據台灣糖尿病年鑑,若民眾於65歲診斷出糖尿病,平均餘命女性約下降0.7年,男性下降0.2年;然而,若40歲診斷出糖尿病,女性平均餘命減少2.6年、男性平均餘命減少 3.2年。
國外研究則指出,相較70歲後確診糖尿病的患者,平均減少約2年壽命;30歲確診糖尿病的患者,平均壽命竟比一般人減少14年。
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暨成大醫院內科部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任歐弘毅臨床發現,糖尿病患者控糖之路,其實不如外人想得容易。二型糖尿病患者有近80%伴隨體重過重或肥胖,尤其年輕病友的體重更容易失守,這些患者因脂肪堆積在內臟,使得身體產生胰島素阻抗,難以控制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