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少雯
〈果然〉這則故事,出自《本草綱目》。
《本草綱目》是一部集中國十六世紀以前本草學大成的著作,明代萬曆六年(一五七八)定稿,萬曆二十三年(一五九五)在南京正式刊行,作者為醫學家、藥學家和博物學家李時珍。
萬曆十八年(一五九○),《本草綱目》獲得南京藏書家兼出版商胡承龍贊助,得以刻印。然而,李時珍未及三年便卒於家,未能看到自己的著作問世。
李時珍花費二十七年時間編纂完成《本草綱目》,參考八百多種書籍,多次去各地實地考察、採集樣本,耗費大量心血。書中內容極為廣泛,在生物、化學、天文、地理、地質、採礦乃至於歷史方面,皆有一定程度貢獻。此著作收錄於《四庫全書》子部醫家類。
〈果然〉這則故事,發生在交州和西南諸山,這附近山上有一種野生動物,名喚「果然獸」。
此獸生長於山林中,體形比一般猿猴大些,兩頰長滿鬚髯,身上的毛髮長而柔滑,白質上有黑紋。身長不過三尺,尾巴長過頭,鼻孔向天;雨天時,會攀上高枝掛於樹上,以尾巴塞住鼻孔。
果然獸是群居的,總是集體一起行動。移動時老者居前,少者居後,井然有序,食亦相讓,不爭食。群居一起時相互友愛,生時相聚相親,死時一同赴難赴死,不獨自存活。
唐代柳宗元(字子厚,文學家與思想家)說「仁讓孝慈」者,即是如此也。南宋羅願(字端良,號存齋,人稱羅鄂州。長於考證,文章精煉醇雅,曾為朱熹稱重)云:「人捕其一,則舉群啼而相赴,雖殺之不去。謂之『果然』,以來之可必也。」
有詩嘆曰:「生死相隨不獨留,雍容嘯侶碧山頭;孝慈仁讓人間少,誰錫嘉名柳柳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