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罷免」行動烽火遍地,仇恨動員與政治對立隨而加熱,但罷免畢竟是民主制度下的合法行動,雖然不值得鼓勵,但尊重其循法律途徑進行。問題在於發動罷免的理由應該符合民主理念,不應將罷免對象扣上紅帽子,誣蔑他們為敵對陣營的代理人或同路人,藉以煽動民眾情緒,必將進一步撕裂社會。
民主尊崇多元價值,強調包容,相互妥協與折衷。任何用栽贓手段蠱惑激情的做法都不足取。
南韓總統尹錫悅宣布戒嚴時,聲稱緊急戒嚴目的是為了「剷除那些不擇手段的親北韓勢力,以保護自由的大韓民國免受朝鮮共產主義勢力的威脅」。民進黨立法委員總召集人柯建銘鼓吹「大罷免」如出一徹,所提出的主要理由是「藍、白、紅三位一體出賣台灣」。
無獨有偶,日前各地發動罷免者送一階罷免連署書時,一位電子公司創辦人現身聲援,指控藍白立委想搞垮國家,就下台、滾蛋,也告訴中共停止吞併台灣的妄想。他進一步表示,中共天真地以為花錢買通了一些不肖的藍白立委操控台灣立法院,就可以從內部顛覆中華民國。他強調,罷免是反共剿匪、清除內奸的聖戰。這種論點和尹、柯這種視異己為「匪類」的心態,究竟是在捍衛民主還是摧殘民主?
他們的邏輯都是:我是真理、我是道路、我是純淨的愛國者,凡與我不同者皆有異心,反對他和執政黨的人都是敵營奸細。這位創辦人宣稱的,任何批評他們的人「基本上就是替中共來打擊台灣防禦韌性的人」;更狂言能以此作為辨識「匪諜」的「快篩劑」。這番唯我獨尊的偏激言論實已嚴重違背了民主的核心價值。
在民主社會中,政見交鋒與政黨競爭是天經地義的,是政治主張歧異的表現,政黨之間對壘是常態,勝負端看民眾的判斷與取捨,沒有人能夠自封為真理的化身,自奉自己所言所行為愛鄉、愛國的唯一正道,更沒有人及政黨有權將對手打為協助敵人顛覆的同謀。
南韓和台灣的執政黨中有些人以「反共」之名,為自己披上聖衣,以為有豁免批評的特權,認為批評者與對峙者都是敵人。這種思惟模式完全背離民主理念,帶有威權統治的遺毒,是前民主時代的思惟。如果執政當局將在野勢力一概標定為「匪諜」,以此為標籤否定他們的純潔性,這種分明整肅異己、清除異議者的行徑,極不可取。
民主社會反對執政者以捍衛民主之名行箝制在野之實,因為這種妄圖將使戒嚴、逮捕或是罷免都變成有正當性。
台灣跟南韓類似,除了少數極端人士之外,絕大多數在野政黨和異議人士都認同民主體制,不苟同共產制度,他們反對執政黨是基於政黨競爭或是個人理念、好惡與算計,如果將其視為中共或北韓的在地協力者,顯有謬誤。執政當局不應預設立場,對他們進行思想審查,更不要把一切異議與反對扭曲為敵對行為,妄圖顛覆民主體制。
民主的衰退往往並非始於赤裸裸的暴力鎮壓,而是執政者對異議者和反對者的箝制,先將他們汙名化,煽動仇恨,讓部分民眾對他們產生憎恨感,進而將其清除。在民主社會,沒有政黨或是個人有壟斷權力與真理的權利,更沒有將對手劃歸為敵人的權利,只有相互尊重、良性競爭才是民主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