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2 碳費開徵 智慧購物省荷包

文/程憲 |2025.01.28
662觀看次
字級
坊間有不少App,可幫助有心人減少碳足跡,力行低碳生活。圖/123RF
建立低碳生活好習慣,能減低綠色通膨帶來的震撼。圖/123RF

文/程憲

台灣將從2025年起,開徵可兼顧經濟成長與環保永續的「碳費」,有人擔心會因此帶動「綠色通膨」,使國人「生活成本」增加,但專家指出:一般民眾只要對消費產品碳足跡保持警覺,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及學會智慧購物,就能節能減碳、保住荷包……



歐盟行之有年的碳交易制度、碳費暨碳稅徵收等措施,證實經濟成長與環境永續可同時兼顧,隨著全球受氣候變遷影響日益嚴重,2030年各國淨零碳排成績面臨驗收,國際組織和各國政府,紛紛採取日趨嚴格的淨零措施,台灣也積極跟上腳步,將從2025年起開始徵收「碳費」。

綠色通膨轉型過渡中

基於廠商考量成本增加,最終勢必轉嫁給消費者,民眾不免憂心:台灣每年平均通膨率為2%~3%,如果再疊加因開徵碳費所產生的「綠色通膨」1%~4%,整體通膨率恐怕增加為4%到5%,對消費者的日常支出,將產生明顯影響,甚至房屋業者認為,首當其衝的就是房價、房租、店租勢必上漲。

但有不少專家認為,「綠色通膨」的預期心理比較令人擔憂。事實上,在新的低碳生活模式養成前的過渡時期,只要政府引導企業將環境成本內部化,促進低碳科技的創新與應用,為後代創造可存續的環境,綠色通膨帶來的正面影響,就能夠蓋過其負面衝擊。

碳足跡多寡有跡可循

也就是說,民眾未來在購買食衣住行各項產品或消費支出各項服務時,只要盡量選擇製造、生產及運送過程較少「碳足跡」的產品,甚至選擇已自行做好「碳中和」的零碳產品,就不會那麼明顯感覺到「物價上漲了」或「這個產品又變貴了」。

而所謂消費產品的「碳足跡」多寡,行政院環境部「台灣產品碳足跡資訊」平台(https://data.moenv.gov.tw/dataset/detail/CFP_P_01)早已羅列經環境部審查通過的各種碳標籤產品,實現企業責任及方便低碳生活消費者上網查詢。

產品及服務皆可計算

這些已透明化碳足跡的「產品」,種類包羅萬項,項目不斷增加,從民生必須用品、工業材料或零件、商業活動(展演)到各項有形無形的服務(公私機構的櫃台服務;或銀行逐步汰換節電設備;改成使用100%再生能源……),都能精算出各自的排碳量,有些機構甚至節餘出部分碳權可供出售。

而民眾如果進一步追蹤比較日常生活用品的碳足跡,會發現同類產品的洗髮精,有些產品的碳足跡僅0公斤或10公斤以內,但他牌功能相同的洗髮精,排碳量竟然增加為10倍至40倍。可以據此推估:碳足跡多的商品,未來可能徵收的碳費較多,售價自然也較昂貴。

消費者如果覺得每項日用品,都要上網查詢碳足跡後再行購買,實在耗時費力不科學,也可以透過一些簡單的概念,來評估所購買的商品是否為低碳產品。

一般說來,進口產品的碳足跡,通常會高過國產品許多,而主要原料必須從遙遠國度進口的商品,碳足跡通常也會比較高。因此,進口水果、精品、美妝保養品,勢必比國產水果、鄰近國家美妝保養品貴上許多。

也就是說,未來即便只是買食用油、飲料、瓶裝水、沐浴乳、清潔劑、衣物或球鞋、保溫杯、餅乾或零食或蔬果、家具或廚房用品……消費者最好都能具備低碳生活的意識,才能真正省到荷包。

建議消費者養成智慧購物習慣,盡量少買進口的商品,多吃原形食物少吃加工複雜的食品(加工程序愈複雜碳足跡愈多),適量購買日常用品(不屯貨、不超買),重覆使用容器用品,自行烹煮食物取代外食或外送……就能避免一再被轉嫁成本。

再者,在汰舊換新家中老舊家電時,要購買貼有節能標章的家電,而且盡量購買國內生產或鄰近國家產製的品牌,不但有政府在背後推動與補助,日後家庭每年在使用時,也能節省許多電費支出。

再如外出旅遊或平日上下班,交通工具改以大眾運輸或腳踏車,取代開車或搭飛機、乘郵輪,也是有效減碳之道。買新車時務必棄油轉電,除能獲得更多的補貼外,今年底前還可免繳燃料費。旅行時自備沐浴用品,盡量不製造垃圾。

未來2、3年間的低碳生活轉型過程,相信國人很快就能適應新的減碳生活,而只要全民能多支持低碳產品,不但對廠商是一種鼓勵,久而久之也能帶動風潮,全民朝向低碳生活的目標前進。



生活減碳 下載App助攻

「碳費」是國際上常用的碳定價工具,通常會以最靈活、社會成本最小的方式,向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者」徵收費用,透過經濟手段減少碳排。目前政府雖然尚未確定碳定價實施費率,但已箭在弦上、勢在必行。

據悉第一波徵收碳費對象,將會是政府列管登錄及查驗的排放源,如電力、鋼鐵、煉油、水泥、半導體、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石化業;另外,排碳大戶也將優先列為徵收對象。初步規畫:年排放量達到2.5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者,應繳納碳費。

而繼第一波徵收的500多家(占全國總排放量的54%)包括電力及製造業者之外,後續政府將以大帶小,在未來2至3年內逐步走向碳交易總量管制,並對應到民眾日常生活裡節能減碳的方向。

換言之,民眾只要多具備一些減碳意識,就有機會讓綠色通膨降低於無形。

事實上,隨著歐盟27國早已嚴格徵收碳關稅,幾乎所有全球各地銷往歐洲的商品、零件,早在前幾年均已透明化產品碳足跡,並依據申報的碳足跡繳納碳關稅,因此想要了解生活中各項商品及服務的碳足跡,可說是輕而易舉。

尤其在淨零碳排成為超夯議題後,台灣民間及國際上,各式各樣計算碳足跡的App應運而生。其中有些是產品碳足跡搜尋平台,民眾只要上網寫出想購買產品的品牌名稱、產品型號,即可迅速得知該產品的碳排量。另一類輔助App則可記錄個人碳足跡,並幫助減少生活中的碳排量。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