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社會觀察】 揚州 一座與運河同齡的城市

文/記者徐嘉懿、劉金海、張鋮、季春鵬  |2025.01.25
555觀看次
字級
位於揚州高郵市的大運河和高郵湖。圖/新華社
遊客參觀江蘇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圖/新華社
位於揚州邗江區瓜洲鎮的瓜洲古渡公園一角。圖/新華社
江蘇揚州瘦西湖春色。圖/新華社
遊客在揚州東關街休閒遊玩。圖/新華社

文/記者徐嘉懿、劉金海、張鋮、季春鵬

「吳城邗,溝通江淮。」公元前四八六年,吳王夫差下令開邗溝,築邗城,欲以爭霸中原。自此,春秋築城,漢置郡國,隋通運河,唐開港埠,直至宋元烽火,明清興衰,揚州幾度浮沉。

又過了三百多年,彼時的揚州城被稱為「廣陵」,西漢吳王劉濞煮海為鹽、採山鑄錢,開挖大運河重要支流運鹽河,使鹽糧得以中轉至全國各地,揚州也迎來了史上的第一波興盛。時至今日,古邗溝畔的大王廟內夫差、劉濞兩尊塑像仍端坐其間,凝視著這片富饒之地。

靜靜訴說曾經輝煌

魏晉南北朝後,中國再次迎來大一統。剛剛繼位的隋煬帝迫不及待地修建運河,六年間,徵發民夫百萬,疏濬老舊河道,連接五大水系,南北縱貫二千七百餘公里。

民間傳言,隋煬帝開鑿運河是為了去揚州看瓊花。這其中的真假無從考證,而古時的瓊花也早已絕跡。現在,徜徉於揚州街頭,隨處可見的「瓊花」其實只是形似的聚八仙,八朵潔白小花相互簇擁,如白蝶飛舞,微風吹過,空氣中淡淡飄香。

盛唐時期,揚州商旅旺盛,交通樞紐地位已然確立。作為當時著名的國際貿易港口,僑居於此的日本、高麗、波斯、大食人有數千之多。這座富甲天下的城市迎來它的鼎盛輝煌,時有「揚一益二」之稱。

直至清代,因鹽運漕運,揚州成為大陸最大的食鹽集散地。揚州鹽商應運而生,憑藉壟斷專營的地位,可謂是「富可敵國」。儘管後來鐵路興起,運河式微,風光百年的揚州鹽商慢慢退出歷史舞台,但這一獨特群體所遺留下的鹽商文化得以定格留存。古運河沿途,個園、汪魯門宅等以鹽商宅第和古典園林為代表的眾多鹽業歷史遺跡遍布其間,靜靜訴說著曾經的輝煌與滄桑。

如今,揚州城北的廣場上,夫差的雕像身披鎧甲,一手執圖,一手指向前方,威風偉岸。不遠處的古邗溝故道,綠蔭蔥蔥,一座邗溝橋橫跨兩岸,立於橋上遠遠眺望,一支支滿載貨物的船隊彷彿從歷史深處駛來,在縴夫號子聲中緩緩前行……當年的夫差也許不會想到,這條運河會一直流淌在中華大地之上,綿延千年不息。

千年風雅文化意象

一座城市,有了江河便有了靈魂。

洋洋運河水,涓涓詩賦情,揚州便這樣流成了一首詩。據不完全統計,僅唐代就有一百五十多位詩人寫下吟詠揚州的詩篇四百餘首。多少人因為詩,記住了揚州。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李白的浪漫,讓世人對揚州的春天產生了無限遐想。清風細雨,斜柳瓊花,滿城的詩意彷彿都藏在這春光之中。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杜牧的感懷,引來你我對這座二十四橋的多少期待。水波蕩漾,樂聲悠揚,這座石橋也成了揚州的永恆地標……

平山堂,清幽而古樸,卻也有「過江諸山到此堂下,太守之宴與眾賓歡」的盛況。觥籌交錯,把酒言歡,坐花載月,文采飛揚。從喧囂的北方京都走向江南水郭的揚州,立此堂上,憑欄遠眺,一目千里,不知那「遠山來與此堂平」的高邈是否會令那時的歐陽修從宦海沉浮的無常世態中得到一絲釋然……眼下的平山之景,物換星移,或許早已不復於今,然「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皆夢」,今時今日堂前枝蔓攀生,綠蔭冉冉,文章太守風流宛在。

運河的水悄然流淌,在不遠處與長江交匯。走過瓜洲古渡,無數膾炙人口的詩句便會湧上心頭,那是「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頭」的思念與惆悵,那是「京口瓜洲一水間,鍾山只隔數重山」的眷戀與鄉愁,那是「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的壯志與豪情……行走在今天的瓜洲古渡公園內,樹木蔥郁,曲徑通幽,各種詩詞名篇或鑲嵌牆上,或刻於山石,一磚一瓦間飽含著書卷的墨香與歷史的厚重。

南來北往的文人雅士把航運的忙碌、兩岸的繁榮、風光的旖旎,還有生活的跌宕、人生的起伏一一訴諸筆端,讓大運河在詩詞歌賦中風雅了千年。

二十四橋,不知送走多少春秋。而運河作為文化意象的存在,甚至超越了其在地理上的存在。土石水草的流動道路,如同一座文學創作的素材寶庫,成為字詞章句搭載的文本之河,與其關聯的河流、城驛、橋梁、碼頭一再出現在詩詞當中,揚州運河的水波在無數騷客心中蕩起漣漪。

運河有起有終,但這條文學之河,沒有盡頭,萬古不絕。



水鄉人家的生活哲學

水韻揚州,水潤揚州。有水的地方,就會有源源不斷的詩情流淌,而這些詩情自然也沁潤出揚州雅致的風情。

運河連接著揚州大大小小的河流湖泊,穿梭於城市街巷之間,藏於「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的日常之中,已與揚州人的生活同步。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飲茶如筵,澡堂文化,或隆重,或隨性,是一種態度,也是一種心境,淋灕盡致地彰顯著揚州人的儀式感,處處映射著水鄉人家的生活哲學。

曾因運河發家致富的鹽商不僅為揚州留下了諸多繁盛風雅,其對生活極致享受的追求也一直延續至今,融入了揚州人的骨子裡,雖不再奢華,但依舊講究。

淮揚菜,由於鹽商對食材與技藝近乎「吹毛求疵」的挑剔而催生出了這一融通南北風格的地方菜系。細如發絲的文思豆腐、色澤飽滿的揚州炒飯、入口即化的獅子頭……簡單的食材經過一番精雕細琢,便以華麗的姿態登場,體現本味本色的同時又不失大雅,萬家風情皆繫於一食之上。

走得再遠也要回家

自古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運河邊的人家依水而生,逐水而居。

古老的運河從邵伯流過,作為歷來漕運的必經之地,往來物資均要在此過境,日常停靠船隻百餘條,衍生出的碼頭便有數十座。

現在的古鎮,青石板路被歲月打磨得發亮,老屋的房檐下一排排紅色燈籠隨風搖曳,寧靜中平添了幾分活力。老人在竹椅上懶洋洋地晒著太陽,哼著小曲,小孩在小賣部前追逐嬉戲,奔跑打鬧,兩隻小狗乖巧地立在一旁注視著來來往往的人們……小賣部的老闆娘名叫蔣維,運河邊出生,運河邊長大,前年自外地回到家鄉從父親手中接過這家店鋪,父女傳承,小小的店面在河畔已經走過三十餘年的光陰。蔣維感嘆:「我的家就在運河邊,走得再遠也要回到這裡,回到家裡。」

沿著河道緩緩步行,時不時看見幾戶人家提著桶、端著盆,在幾乎沒入水中的台階上浣衣,岸邊居民三三兩兩聚在一處,喝茶打牌,閒談賞景,愜意十足。

世界遺產古水新生

信步踱入東關古渡旁的馬可.波羅紀念館,展廳正門外一座銅獅雕像,騰空欲飛。它的原型取自於威尼斯的城市標誌,是義大利威尼托區贈予揚州的禮物。

「城甚廣大,所屬二十七城,皆良城也。」七百多年前,馬可.波羅沿運河南下,曾在揚州駐足三年,發出「此揚州城頗強盛」的驚歎。這位義大利旅行家在中國遊歷十七年之久,並在遊記中對多座運河城市做了詳細紀錄,讓外國人得以窺見神祕的東方。

二○一四年六月二十二日,在第三十八屆世界遺產大會上,大運河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再次為世界矚目。

千里運河,迤邐穿行,歷史與現實相交相融,古老與新生相輝相映。高郵明清運河故道旁,曾被廢棄的河床變為寬闊綠地,花草的芬芳沁人心脾,人們享受著悠閒的生活,呼朋喚友,三兩成群,沿著堤岸騎行、散步,孩子在草坪上肆意奔跑,風箏在天空中自由飄搖……等到夕陽西下,落日餘暉灑向廣袤水面,那一刻,濃厚的運河文化與愜意的生活氣息得到了完美融合。新華社港台部供稿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