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塗在任何物品表面 發電效率增27% 1微米塗料 掀太陽能發電革命

編譯/韋士塔  |2025.01.25
755觀看次
字級
新材料可塗在許多物體的表面,產生太陽能。圖/取自牛津大學官網
太陽能電廠引發爭搶農地爭議。圖/美聯社
研究人員檢驗新型薄膜材料。圖/取自牛津大學官網
科學家測試新型薄膜太陽能材料。圖/取自牛津大學官網
太陽能電廠需使用大片土地。圖/美聯社

編譯/韋士塔

再生能源日益受重視之際,太陽能是被寄予厚望的清潔且永續能源來源,受到廣泛關注。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環保意識的提升,科學家們不斷尋求創新的解決方案,以提高太陽能的發電效率並降低成本,希望太陽能可以被廣泛採用。推廣太陽能的最大挑戰是能量效率,傳統太陽能電池板能量轉換效率約為22%,這代表它們只能把約5分之1的陽光轉換為電能。

牛津大學物理系的科學家近來開發一種革命性的太陽能技術,有可能顛覆太陽能發電領域。這種新型發電材料不再依賴傳統的矽,而是把一種創新的材料塗在日常物品的表面,例如:背包、汽車和手機等。在不使用太陽能板的情況下發電;這種新塗料不僅能提高太陽能的發電效率,也能降低對太陽能電廠的依賴,為未來的再生能源應用開啟新的章節。

牛津大學的科學家研製一種厚度僅約1微米(相當於1000奈米)的超薄材料,幾乎可以應用於任何物品的表面以及不同場合,包括移動式裝置。相較之下,傳統的矽晶圓太陽能板通常厚度達150微米,是新材料的150倍。

研究人員表示,這項技術的核心在於其使用的多接面方法,將多個吸光層堆疊在單一太陽能電池中;測試顯示,在同樣的陽光照射下,新材料的發電效率高出27%;這個突破性的發展不僅提升光電轉換效率,也突顯這種新材料的遠大前景。

研究團隊指出,新材料的開發是太陽能技術的重要里程碑;他們利用堆疊或多接面方法持續實驗,不斷提升光電轉換效率。研究團隊對這項材料充滿信心,預期可讓轉換效率突破45%。

研究人員表示,他們的研究成果不僅是數字上的提升,更擴大實際應用的範圍。傳統的太陽能發電技術通常需要太陽能電廠或使用矽面板,新材料則能應用於各種日常物品,不需要使用專門的設施就能在許多地點生產太陽能。

這也表示,太陽能的整體成本有望持續降低,在永續能源市場的競爭力也將不斷提升來源。若有更多產業採用太陽能,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將可不斷降低,為全球的永續發展貢獻力量。

研究人員指出,隨著研究的推進和技術的成熟,這種新型的太陽能材料有望在未來的各個領域發揮重要作用,包括家庭、商業,甚至是交通工具;例如,若將新型材料應用於汽車、建築的屋頂,或是手機的背面,將大幅提升能源的使用效率及便捷性。

研究團隊表示,他們將持續改善技術與材料,降低太陽能的成本,並使其成為最永續的可再生能源形式。

自2010年以來,全球太陽能電力的平均成本已下降近90%,比化石燃料生成的電力便宜近3分之1。創新承諾不僅能進一步壓低成本,還能減少矽面板和太陽能電廠的需求,化解對太陽能電廠掠奪農地的疑慮,促進環境永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