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智人126】應變管理人李莫:重大決策前停看聽

文/楊慧莉  |2025.01.18
813觀看次
字級
兩種不同包裝的食物,儘管脂肪含量一樣,人們直覺上會選擇左包裝。圖/TED 翻拍
李莫從救災經驗中汲取寶貴的求生智慧,助人逢困境當機立斷做出最好決策。圖/TED
我們生命中多數的判斷都是憑直覺,便能成果非凡,如棋藝高手常常能在幾秒內出手不凡。圖/123RF
優秀消防員經驗老到,可以從碰觸一片草,就精準預測出複雜的火勢發展。圖/123RF
開會時在做出重大決策前,要先收集可信賴的訊息,然後做初步判斷、評估,最後再靠直覺。圖/123RF

文/楊慧莉

人生中,需要做出各種決策,有些決策攸關生死,輕忽不得。來自加拿大的應變管理人李莫從其生涯經驗中汲取求生智慧,助人在關鍵時刻趨吉避凶,做出最有利情勢的決策……


艱難挑戰
兩把野火的省思


強納森‧李莫(Jonathan Reimer)是領先的事故指揮官和應變管理人,引領過加拿大數百件緊急事故應變處理,包括最具摧毀性的野火和損失慘重的災變。他曾是卑詩省緊急事故協調中心的前主任,服務於一個國家事故管理團隊。他也是高風險判斷藝術和科學的研究者和特色講者,常對消防服務、野火機構和緊急管理組織提供建言,並成立緊急風險管理機構(Emergent Risk Management),建立創新的科學實踐者合夥關係。

多年的應變管理生涯,李莫看過無數事故,從救災經驗中汲取寶貴的求生智慧,可用以協助世人在面對困境時知所進退,做出最好的決策。日前,他上公益平台分享這些智慧。

兩次野火兩樣情

首先,他以兩場親自參與過的森林野火做說明。第一場是發生於二○一六年的麥克默里堡森林大火。當時,他負責森林和城鎮接壤區的安危。在他到達事故現場的前幾天,野火已越過阿薩巴斯卡河,以夾雜火焰和火星的洪流之姿進入社區,同時在社區數百處引發火災,讓許多鄰里還沒收到撤離命令就遭到火燒。

李莫前去接第一線應變人員的班,他們已不眠不休多日。他到時,看到滿目瘡痍的景象:成排的房屋遭到毀滅,似乎隨機分散在各處;沿路有遭棄置的汽車;整座城市安靜得有點詭異,除了救災機器的聲音。

即便救難人員已搶救了剩下的房舍,當撤離的八萬八千名居民回來時,仍有些人無家可歸。麥克默里堡森林大火成為加拿大史上最具破壞性和損害最嚴重的野火。

隔年,李莫參與處理了一場威脅沃特頓鎮的大火。一開始,大火看似遙遠,在大分水嶺的另一側。李莫的隊員試圖在那裡控制火勢,但有天傍晚,火勢蔓延,翻越了山嶺,在晚上十點已燒到小鎮。不過,當煙霧消散,小鎮裡沒有一間房子遭到燒毀,也沒有人受傷。原因是早三天前社區居民已撤離,且消防員已建立加強性的社區防護措施。即便小鎮景觀已有所改變,但每個人都能在幾天後安全的回到家中。

訊息多無助決策

李莫指出,兩場野火卻有迥然不同的結果,原因在於一個大膽的決策。沃特頓的消防員無法準確預期會發生什麼事,但他們評估了風險,並做了一個重大決定,對社區產生巨大影響。他們將決定權掌握在自己手裡,起身面對挑戰。

其實,每個人都有面臨決定權在己的時候,但問題在於要如何出奇致勝,做出正確的決策。李莫以控制野火的情況來說,這個決策包括了是否要直接或間接出擊,或是最好的選擇就是把人撤出野火燃燒路徑。「但如果是醫療專業或企業執行長,可能就會在董事會上做出重大決定;又或是家長和伴侶,可能就會在廚房餐桌上做決定了。而不管在哪,重點在於學習如何當機立斷。」

李莫先表明一般的做法是,當面對一個大問題,我們先收集手邊所有資料,然後評估我們的選擇,接著以是否樂見的結果來做選擇。以這個觀點來看,決策問題最終變成訊息問題。不過,當他在想辦法提供事故指揮官最佳訊息時,卻不斷遇到一些他無法理解的狀況。那便是,再多的訊息似乎也無法幫助人做出更好的決策。

驚人的直覺效用

李莫指出,還有一個研究證實,事故指揮官收到愈多訊息,表現就愈差,儘管他們自認有表現比較好,而有些他所認識的最好消防員並沒有較充足的訊息,他們似乎憑感覺工作,「那些消防員在重大事故現場,會彎下身、碰觸草堆,並精準告訴他,火勢接下來會如何延燒。」

於是,他求助心理學了解其梗概。結果,他發現自己遺漏了某樣東西,那就是我們有理性的心智,但還有「直覺」協助我們做出複雜的決策。「直覺很快,不費吹灰之力,常不覺得做了決定,就看到解決方法。事實上,我們生命中多數的判斷都是憑直覺,便能成果非凡。如,棋藝高手常常在幾秒內出手不凡,問他們是怎麼辦到的,他們未必說得清楚。」

從這個角度來看,李莫理解了我們的直覺就是一種無意識的認知模式,它可以記錄我們有意識的心智所錯過的細節,這也是那些優秀消防員可以從碰觸一片草便預測出複雜的火勢發展的原因,亦即直覺以一生都可受用的方式已儲存在消防員的記憶裡了。

致勝關鍵
理性直覺齊上場


直覺看似厲害,李莫卻也點出,「它並非魔法。直覺可以迅速創造出有用的想法,但碰到數據問題就不太靈光了。比方說,兩種包裝的食品,一種打上百分之八十的瘦肉,另一種寫上百分之二十的肥肉。我們通常會選擇反映效益的那包,即便理智上知道兩種的脂肪含量是一樣的。」

兩種思惟如何用

因此,李莫結論:我們有兩種思惟:直覺和理性的心智,每一種都有它自己的智慧來源和盲點。那麼,問題來了,當碰到有挑戰性的狀況時,該怎麼運用二者?

對此,李莫說自己沒有全部的答案,但他可以分享從打火經驗得到的見解,那便是先做初步判斷。通常,當他們到達火災現場,會先有系統的收集訊息,包括燒掉什麼東西、火勢發展、有什麼危險、區域內什麼部分可能受到威脅。有初步了解後,才會將注意力轉向策略。在火災現場的回應通常是很緊迫的,但一個好的初步判斷將助人省時,也代表可拯救更多的生命。

李莫也提醒,初步判斷的樣貌可能在會議或餐桌上會有所不同,但重點是你能分辨出重要的訊息,然後再加以評估,這可能會花上一些時候或幾個月,但重要的是順序。換句話說,「要先建立可信賴的訊息基礎,再予以整體評估,接著再改用直覺,指引我們做出重大決策。」

但一般的做法剛好相反:面對兩難時,先用上自己的直覺,然後憑直覺做事,看看結果能否印證自己的直覺,這種做法可能很棒,但也可能只是一種干擾。有時,一開始就讓直覺派上用場,會更難看到最好的解決方式。

直覺出錯兩實例

李莫舉了一個生活實例做為說明。假設有個球棒和棒球加起來是一百一十元,已知球棒比棒球貴一百元,那麼,棒球是多少元?多數人都會「直覺」回答:十元,但答案是錯的。因為如果棒球是十元,球棒就是一百一十元,兩個相加就是一百二十元。其實,只要靜下來再好好想想,就會知道棒球是五元,球棒是一百零五元了。

除了生活實例,李莫再舉了一個他所知的慘痛救火實例。一九四九年,一個空降森林消防隊被困在蒙大拿的山坡上,在其下方是快速蔓延的野火。眼看大火就要燒上來了,他們做了所有人都會做的事:往上跑,希望能在火追上他們前抵達山頂。隊長是瓦格‧道奇(Wag Dodge),他很快就了解他們跑不過火勢延燒的速度,於是就暫停,做了一個違反直覺的決策:他在腳邊點燃一根火柴。他的想法是如果我們燒掉手邊可燃物,當主要火勢到達時,就只會在我們周遭燃燒,我們就安全了。他呼喚奔逃的夥伴們也一起這麼做,他們轉頭看著他,滿臉困惑,沒人照著做。他們看不到道奇所見,而是被自己的直覺蒙蔽,一心只想逃命。結果,那場森林大火,只有道奇毫髮無傷的活命了,其他人就沒那麼幸運了。

看清楚再聽直覺

李莫希望我們這輩子都不要碰到空降消防員的難題,但我們總有遇到需要做出重大決策的時候。他從自己多年的工作經驗中發現,擁有愈多的訊息未必就能找到解答,微調一下我們使用直覺的方式反而更有利直覺帶領我們做出更佳決策;還有,別一產生直覺,就透過直覺看這個世界,而是先看清楚世界,再去諮詢自己的直覺。

因此,他鼓勵世人,下次在會議室、餐桌上或緊急應變中心裡,當面對重大決策時,先吸一口氣,然後從初步判斷做起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