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檔案】拜塔的民族

文/赫連擁  |2025.01.17
241觀看次
字級
黑水城西夏佛塔。圖/維基百科
西夏文《大藏經》中的迷你佛塔插圖(圖),與西夏佛塔遺跡相比較,極具考證價值。圖/維基百科
西夏文《大藏經》中的迷你佛塔插圖,與西夏佛塔遺跡(圖)相比較,極具考證價值。圖/維基百科

文/赫連擁

西夏以佛教立國,而且對於佛道信仰極具包容性。

就佛教本身而言,漢傳、藏傳兩皆納入,最早對於佛教的認識,來自周邊民族的影響;至於佛教在西夏中後期的發展,則是隨著西夏領導人與吐蕃往來密切,而讓藏傳佛教迅速傳播。

藏傳佛教的傳播形式,除了透過傳念佛經說法之外,便是使用形象化的實物,諸如佛塔與佛像,與佛經並稱「三寶」。

佛塔這種專用建築,具有安奉法體或舍利遺骸,以及作為膜拜與儀式聚集處等多種功能。塔內無法體或舍利子的,稱為「支提」,原意指佛滅度火化之後,以土石、香柴累積而成的紀念物;而供有法體或舍利遺骸者,稱為「佛塔」,又名「浮屠」,即藏語佛陀的音譯。

西夏人對於塔的崇拜,似乎與其偏向信奉藏傳佛教有所連繫。《大藏經》字裡行間偶爾出現的佛塔小插圖,與概念中的藏傳喇嘛教覆缽式磚塔風格一致,透過繪師鉅細靡遺的線條,不難窺探出那個朝代的崇佛力度。

寧夏青銅峽一百零八塔,據知目前為中國最大的覆缽式寶塔群。建造年代不詳,具考證該址在明、清兩朝都曾翻修過,目前的樣貌已是「加固版」,可供參觀遊覽。由於近代塔中曾出土西夏文物,因此不排除西夏時期就已存在或開發建造的可能性。

與《大藏經》內的插圖相比,能感覺出「插圖版」西夏佛塔的華麗,包括塔座呈雙層蓮花瓣、塔身應有夯土包裹等細節。

此外,從西夏文經書內,還能尋得與黑水城所見西夏佛塔幾乎一致的插圖。

特別讓人驚訝的是,左右兩道從塔頂垂下飄揚、像是風馬旗的經幡,有被仔細繪製出來,應該是還原了當時現實生活中可見的樣貌。此番發現,證實了西夏「出版社」裡的繪師,應該都是非常專業且不乏寫實功底。

小而美的佛塔圖標,不僅顯現出西夏出版品異於中原漢文化的風格,也許更將成為最有力的考古參考資料,可以確切地幫助文物修護者們,還原乃至複製西夏時期最原始的佛塔造型及風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