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檔案】拜塔的民族 文/赫連擁 |2025.01.17 語音朗讀 241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黑水城西夏佛塔。圖/維基百科西夏文《大藏經》中的迷你佛塔插圖(圖),與西夏佛塔遺跡相比較,極具考證價值。圖/維基百科西夏文《大藏經》中的迷你佛塔插圖,與西夏佛塔遺跡(圖)相比較,極具考證價值。圖/維基百科 文/赫連擁 西夏以佛教立國,而且對於佛道信仰極具包容性。就佛教本身而言,漢傳、藏傳兩皆納入,最早對於佛教的認識,來自周邊民族的影響;至於佛教在西夏中後期的發展,則是隨著西夏領導人與吐蕃往來密切,而讓藏傳佛教迅速傳播。藏傳佛教的傳播形式,除了透過傳念佛經說法之外,便是使用形象化的實物,諸如佛塔與佛像,與佛經並稱「三寶」。佛塔這種專用建築,具有安奉法體或舍利遺骸,以及作為膜拜與儀式聚集處等多種功能。塔內無法體或舍利子的,稱為「支提」,原意指佛滅度火化之後,以土石、香柴累積而成的紀念物;而供有法體或舍利遺骸者,稱為「佛塔」,又名「浮屠」,即藏語佛陀的音譯。西夏人對於塔的崇拜,似乎與其偏向信奉藏傳佛教有所連繫。《大藏經》字裡行間偶爾出現的佛塔小插圖,與概念中的藏傳喇嘛教覆缽式磚塔風格一致,透過繪師鉅細靡遺的線條,不難窺探出那個朝代的崇佛力度。寧夏青銅峽一百零八塔,據知目前為中國最大的覆缽式寶塔群。建造年代不詳,具考證該址在明、清兩朝都曾翻修過,目前的樣貌已是「加固版」,可供參觀遊覽。由於近代塔中曾出土西夏文物,因此不排除西夏時期就已存在或開發建造的可能性。與《大藏經》內的插圖相比,能感覺出「插圖版」西夏佛塔的華麗,包括塔座呈雙層蓮花瓣、塔身應有夯土包裹等細節。此外,從西夏文經書內,還能尋得與黑水城所見西夏佛塔幾乎一致的插圖。特別讓人驚訝的是,左右兩道從塔頂垂下飄揚、像是風馬旗的經幡,有被仔細繪製出來,應該是還原了當時現實生活中可見的樣貌。此番發現,證實了西夏「出版社」裡的繪師,應該都是非常專業且不乏寫實功底。小而美的佛塔圖標,不僅顯現出西夏出版品異於中原漢文化的風格,也許更將成為最有力的考古參考資料,可以確切地幫助文物修護者們,還原乃至複製西夏時期最原始的佛塔造型及風貌。 前一篇文章 【文人軼事】沒有文憑的大學者 下一篇文章 【寬鼎畫語】南無蓮花手觀音菩薩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林育嫻 讓森林療癒變成生活方式 2025.04.2603【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4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5【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06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7【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8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9社論--國民黨該反省2025.04.2710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島嶼拼圖】千年古村落 ──金門陽翟老街【撫今追昔】千僧齋與千僧鍋【藏在剪紙中的故事】玉山積雪──向陳澄波大師致敬【書藝心語】荒漠甘泉【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文化遺產】恬靜的安東河回村 作者其他文章【經驗分享】字醜有因【西夏檔案】趣味西夏字──門裡乾坤馬鈴薯那些傳說談談馬鈴薯【聚沙成塔】時間的邊角料【西夏檔案】佛有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