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門攬勝】大溪齋明寺 文/東方奭 |2025.01.10 語音朗讀 2535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增建禪堂以清水混凝土建成。圖/東方奭寺前草坪保存完善的石燈塔。圖/東方奭大殿呈現傳統閩南式建築風貌。圖/東方奭 文/東方奭早期桃園大溪曾經是繁華的津渡,舟船航行於大漢溪、淡水河間,因為商賈的進駐與穿梭,留下了許多古老建築。除了老街的房舍之外,被列為國定古蹟的法鼓山齋明寺樸實、莊嚴的建築,與周邊景色醞釀出的靜謐氛圍,一直是旅人沉澱浮煩心事的一方淨土。清道光三十年(一八五○),信眾李阿甲受戒返台後於大漢溪旁結草庵,供奉自南海請回之觀音菩薩;同治十二年(一八七三),住持黃普瑟與當地仕紳集資改建廟宇,更名為「齋明堂」。多年來,此地不僅是正信佛教道場,也是大溪地區的佛教文化重地。大殿呈現傳統閩南式建築風貌的齋明寺,坐落於員林里,寺前草坪兩側有保存完善的石燈塔,建於日據時期的一九三二年。佇立於寺院後方涼亭,可遠眺景色秀麗的大溪台地,山水之美盡收眼底。寺廟正身和兩廂護龍形成三合院形式,均由榫節接合而成,每一寸工法都呈現出中國式木造建築的獨特風格:紅牆黛瓦、丹楹藻繪,乘風舒展的屋脊燕尾,古樸而典雅。緩步於清幽院落,生長良好的百年樟樹,迎風矗立於綠意盎然的廣場。循著路徑上書寫了勵志詞句的燈箱續行,可以感受到這片祥和土地孕育的宗教、建築、藝術與人文之美。文史工作者沈筠表示,法鼓山齋明寺有近二百年的歷史,寺內積累豐富的文物典藏和古物。除了珍藏全台唯一的宋版《磧砂藏經》影本,成為台灣佛教界擁有中國古版藏經的開端;大殿內神龕左右,保留著全台少見的日本永平寺、總持寺寺紋,也因此在日據時期皇民化運動時,避開了廟宇被毀的厄運,繼續承擔慈悲化世的功能。沈筠說,日據時期,日本人在台灣推行皇民化運動,企圖有計畫地消滅固有宗教信仰,當時,台灣各地許多寺廟都在此波運動中受到波及而遭拆除。齋明寺幸運避開浩劫,屹立於大溪這片土地上,見證了日本統治台灣的悲歡歲月,也成為當地人的心靈安定的場域。九二一大地震時,齋明寺部分寺廟建築受損,歷經四年修復,於二○○九年八月重新啟用。二○一一年十月禪堂落成,繞進後方的新建禪堂,可以窺見當初規畫時,為避免遮蔽齋明寺飛簷起翹的天際線,而採用減法、單純、低調的設計,刻意降低禪堂的屋簷,同時運用了清水混凝土、迴廊的元素。新舊建築和諧共存,更襯托出百年古剎的歷史風華。齋明寺增建的禪堂、寮舍及齋堂,透過外牆為清水混凝土的表現,呈顯出宗教建築的寧靜氛圍,保持素樸的風貌,因而榮膺二○一二台灣建築獎首獎。由於建築格局深具歷史、文化與藝術保存價值,被內政部核定為國家三級古蹟,二○一三年更入選「台灣宗教百景」。每一年春天來時,山櫻花在寺廟周邊的土地盛開,也成為旅人賞花的據點。 前一篇文章 【長期徵文】 下一篇文章 【文化評析】艋舺青山王祭的文化創新 熱門新聞 01【詩】蠟燭2025.09.1202【詩】走過康橋2025.09.1103東禪寺供僧 信眾護教行菩薩道2025.09.1104佛光山甘露遍灑南監 啟蒙收容人孝親報恩2025.09.1105【小品人間】寧靜海2025.09.1106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禪學與淨土—禪與文人 3-32025.09.1107嚮往佛光山 佛州橘郡郡長參訪佛館2025.09.1108全球最長航線將開通 至少飛26小時2025.09.1109牽動數代玩家青春 瑪利歐迎40歲2025.09.1110台灣永續行動獎 人間福報獲金、銅獎2025.09.1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書藝心語】相遇【遊藝筆記】蘇東坡的定惠院海棠【香火傳承】三代祖師與德化龍湖寺【寬鼎畫語】飄浮‧海洋【寰宇采風】巴黎書攤:從非法流販走向世界遺產【走讀城鄉】台灣文學糧倉 作者其他文章【文化印象】南門電影書院【島嶼拼圖】關西分駐所所長宿舍 【文化印象】霧社原住民抗日群像【時代顯影】坂本龍馬:來自高知的革新者【美哉斯土】寶湖宮天地堂地母至尊廟【文化印象】宜蘭黃舉人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