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升溫掀浩劫 熱浪害死400萬海鳥 編譯/潘楠慕 |2025.01.05 語音朗讀 55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2016年大批被沖上阿拉斯加海灘的崖海鴉屍體。 圖/法新社、美聯社聖海倫斯山區蕨類冒出的新芽。 圖/法新社、美聯社崖海鴉又被稱為北方企鵝。 圖/法新社、美聯社牲口放屁造成的溫室效應日漸受到重視。 圖/法新社、美聯社丹麥2030年起針對家畜產生的甲烷徵稅。 圖/法新社、美聯社愛挖洞的地鼠意外成恢復地力功臣。 圖/法新社、美聯社 編譯/潘楠慕2014年底至2016年間,東北太平洋一場破紀錄的海洋熱浪,造成前所未見的生態浩劫:棲息在阿拉斯加一帶的海鳥「崖海鴉」(common murre),有多達400萬隻死亡,約占當地族群數量的一半,而且這種鳥類族群崩潰後,迄今仍無恢復跡象。這場海洋熱浪發生時,「阿拉斯加國家海洋野生動物保護區」野生生物學家雷納(Heather Renner)和同事,注意到許多崖海鴉遺體被沖上岸,就知道大事不妙,但是他們花了7年時間調查,才全面了解衝擊有多大:熱浪造成崖海鴉死亡數量,是之前估計的4倍。率領的研究團隊去年12月在《科學》(Science)期刊發表的報告指出,這是現代紀錄史上,最大規模的鳥類族群崩潰,過去觀察到的動物族群崩潰事件,都是經過一段長時間,但是這起案例「前所未見,發生得非常迅速,原本繁盛的族群,1年內就被消滅了一半」。當年這波海洋熱浪從2014年秋季末持續到2016年,影響美國西岸加州,到阿拉斯加的廣大東北太平洋海域,造成海水溫度比正常值高出2.5oC到3oC。這段期間,北美太平洋沿岸先後共發現6萬2000隻死亡或瀕死崖海鴉,普遍極度消瘦,顯示飽受飢餓。崖海鴉因黑白分明的羽色與流線身形,又被暱稱為「北方的企鵝」,估計阿拉斯加原本有800萬隻,占全球總數量的4分之1。牠們擅長長距離飛行,也是潛水高手,夏季在海岸峭壁上聚集築巢,其他季節穿梭大洋覓食。這份研究比對熱浪發生前、後兩個7年期間,分布在阿拉斯加灣和東白令海的13個繁殖群,發現這些族群在熱浪後減少52%到78%不等。研究點出造成其族群驟然崩潰的兩大原因:熱浪使浮游生物數量與品質降低,進而影響小型魚類和磷蝦等崖海鴉的主要食物大幅減少;其次,鮭魚、太平洋鱈魚等更大型魚類的能量需求,也因海水升溫而增加,加劇與崖海鴉的食物資源競爭。崖海鴉喪失數量優勢後,難以維持繁殖成功率和防範掠食者,10年來族群規模仍不見恢復跡象。太平洋鱈魚族群也在這場熱浪中幾近崩盤,驟減80%,國王鮭、鉤吻鮭、雪蟹數量也大幅降低,並有多達7000隻座頭鯨死亡。然而,並非所有物種都遭受重創,例如與崖海鴉同樣在沿海懸崖築巢、外觀相似的厚嘴海鴉(thick-billed murre)就逃過一劫。研究推測,厚嘴海鴉可能因食物選擇更有彈性,或者轉往他處覓食而度過危機。研究人員指出,這次事件是一大警鐘,而且造成的生態巨變恐非暫時現象,未來隨著氣候變遷加劇,預期海洋熱浪將更頻繁且強烈,這類生態危機可能再度上演。地鼠出任務 貧瘠土地重獲新生1980年美國華盛頓州聖海倫斯火山爆發後,科學家採取一種聽起來相當不可思議的生態修復策略:把一群地鼠(gopher)投放到因火山爆發變得貧瘠的土地。沒想到,這場抱著姑且一試進行的實驗,意外地成功使當地生態迅速重獲新生,而且40年來持續發揮作用。地鼠這種小型齧齒動物,因為愛挖洞、翻土,常導致作物根系受損,在一般農業環境中往往不受歡迎。但是面對火山爆發後亟待恢復的環境,科學家正需要這種挖掘行為幫忙。聖海倫斯火山爆發後,土地充滿火山碎屑岩「浮石」,變得堅硬貧瘠,植物幾乎無法生存。加州大學河濱分校微生物學家艾倫(Michael Allen)說:「我們的想法是,地鼠會把地下具有良好菌相的土壤翻到地表,促進生態系統恢復活力。」科學家1982年展開這場實驗,選擇兩塊布滿浮石的區域投放地鼠,「地鼠出任務」僅1天,就足以使實驗區在後續6年觀察期內,陸續長出約4萬株植物,而沒有地鼠翻土的鄰近區仍是死氣沉沉。不僅如此,根據這份去年11月在《前沿》(Frontiers)期刊發表的研究報告,地鼠翻出的土壤孕育微生物群落、尤其是菌根真菌(mycorrhizal fungi),40年後仍然在發揮功效,讓植物茂盛成長。參與研究的生態學家亞倫森(Emma Aronson)說,樹木透過自己的菌根真菌,從凋零落下的樹葉吸取營養,加速樹木重生。地鼠小兵立大功,令科學家大感意外,康乃狄克大學菌類學家莫茲(Mia Maltz)強調,這個例子也提醒人們,「我們不能忽視自然界萬物的相互依存,除了動物、植物,還有那些我們肉眼看不見的微生物群與菌類」。丹麥2030開徵牛屁稅 全球首例丹麥政府與產業界、農民等團體,歷時數月磋商,終於在去年11月達成協議,將從2030年起,針對牛隻、豬隻等家畜排放甲烷課稅,寫下全球開徵農業碳稅首例。丹麥這項俗稱「牛屁稅」的「綠色三方協議」(Green Tripartite Agreement),最初在去年6月宣布草案,主要政黨、農民、產業界和環保團體,就如何實施磋商了數月才達成共識,於11月中簽署。根據協議,丹麥農民從2030年起,須為其飼養的牛、豬等牲口排放之甲烷繳稅,依照二氧化碳當量計算,每1噸甲烷初期稅額為300克朗(約新台幣1368元),到2035年將提高到750克朗(約新台幣3420元)。不過,由於有60%的基本扣除額,因此農民實際繳的稅,比這數字低很多。這是全球農業碳稅首例,該協議也定下2027年起,每年氮排放量減少1萬3780噸的目標,同時將致力提高該國生物多樣性,包括每年種植25萬公頃新造林地,並重新「野化」目前被用於耕作的14萬公頃泥炭地,恢復其自然面貌。泥炭地為溼地的一種,吸收和儲存二氧化碳的能力比森林還強。負責推動這份協議的新設「綠色三方部」部長布魯斯(Jeppe Bruus)說,在國會廣泛多數支持下,政府將盡一切力量達成該國之氣候目標,「丹麥的大自然將出現前所未見的改變」。氣候、能源暨公用事業部長阿加德(Lars Aagaard)指出,這份協議顯示出丹麥「有意願採取行動」,若世界各地也能採行這種政界、產業界和環境利害關係者,各方共同合作的「丹麥模式」,對抗氣候變遷,「我們所有人都將受惠」。 前一篇文章 2025飲食指南 多攝取豆類蛋白質 下一篇文章 最快今年載客 電動空中小黃來了 熱門新聞 01【草木堪為友】一樹紅艷的行道大使 南洋櫻花羊蹄甲2025.05.1102學習星雲大師 廣結善緣 布施歡喜2025.05.1103【生活智人135】企業家媽媽 蒙哥馬利 深諳育兒之道2025.05.1004莊靜君 將台灣書籍推向全世界2025.05.1005金業管理新挑戰 職場Z世代渴望被重視2025.05.1106【修行在人間】放下自在2025.05.1107社論--脫中入美的經濟難關2025.05.1108佛光山功德主 傳承人間佛教信仰2025.05.1209紐西蘭南島佛光山 四度獲評優良建築2025.05.1310科技傳母愛 點亮盲母新視力2025.05.1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男主內女主外 陸漸接受新趨勢非洲大學生 翻轉外界刻板印象金業管理新挑戰 職場Z世代渴望被重視魚礁搭自主載具 增生物多樣性雞心蛤外殼 發現獨特生技材料星閃新技術加持 大陸火箭發射成本大降 作者其他文章男主內女主外 陸漸接受新趨勢非洲大學生 翻轉外界刻板印象金業管理新挑戰 職場Z世代渴望被重視魚礁搭自主載具 增生物多樣性雞心蛤外殼 發現獨特生技材料星閃新技術加持 大陸火箭發射成本大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