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人物40】喜劇界披頭四團員帕林爵士 年過八旬 持續踏上異鄉路

文/楊慧莉  |2025.01.04
518觀看次
字級
圖/The Telegraph
帕林在心愛的老婆離世後,再度出發前往奈及利亞。圖/Michael Palin
帕林與妻子海倫鶼鰈情深。圖/The Telegraph
帕林(右三)與劇組人員在伊拉克巴格達市中心的軍刀門前合影。圖/The Telegraph
當年,帕林(右一)以成為英國搞笑團體「蒙提巨蟒」(the Monty Python)成員嶄露頭角。圖/Variety

文/楊慧莉

曾在上個世紀七、八○年代紅極一時、博得「喜劇界披頭四」美譽的英國搞笑團體「蒙提巨蟒」,六名團員有五名畢業於英國名校。其中,來自牛津大學的麥可‧帕林至今仍活躍於演藝界,只是形式和身分有所改變。這些年來,他帶領觀眾前進一般人難以企及之地,透過其視角一窺大千世界……

隨遇而安
誤打誤撞開啟人生


麥可‧帕林(Michael Palin, 1943-)是英國喜劇家、演員、編劇家和電視節目主持人。他以成為英國搞笑團體「蒙提巨蟒」(the Monty Python)成員開始嶄露頭角,後來參與電視和電影演出,並抱回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簡稱BAFTA)頒發的最佳男配角獎。上個世紀八○年代起,他製作多部膾炙人口的旅行紀錄片。二○一三年,他獲頒BAFTA終身成就獎;二○一九年,伊莉莎白二世親授他「帕林爵士」頭銜,表彰他在旅遊、文化和地理方面的服務貢獻,是「蒙提巨蟒」唯一得此殊榮的成員。

遇貴人發揮長才

帕林成長於英國雪菲爾市,大學念牛津大學當代歷史系。念書期間,一次逢耶誕派對,他表演了生平的第一齣喜劇。之後,人生似乎就此定調,並快速起飛。一九六六年,在大學畢業後的隔年,他娶了一位農人的女兒海倫‧吉賓斯(Helen Gibbins)。此時,他已在善用長才,幫各種電視節目編寫劇本,其中一個節目的卡司裡有他後來在「蒙提巨蟒」的搭檔約翰‧克里斯(John Cleese)。要到了八○年代晚期他的旅遊節目生涯才快速展開,就在英國國家廣播電台(簡稱BBC)開始製播紀錄片系列《環遊世界八十天》之後。

帕林作夢也沒想到自己會開啟一個兼具喜劇、表演、旅遊及編劇的生涯。他以為自己會從事一般但受人敬重的職業。不過,他表示,他的人生總是天時地利與人和。在牛津時,他遇到文化歷史學家赫維森(Robert Hewison)。赫維森點出他有幽默的天分,建議他好好發揮。後來,他被介紹給克里斯等三位就讀劍橋的大學生,一起決定共組搞笑團體「蒙提巨蟒」。

時也運也觀眾緣

最幸運的是,他們於一九六九年某天造訪BBC,工作就上門了。透過有力的門路,他們當天與喜劇界的當家米爾斯(Michael Mills)會面。米爾斯才用完愉快的餐點,心情大好,問了幾個關於他們想怎麼做節目的問題。他們回答得很糟,帕林深感是全世界最糟的面試。儘管如此,米爾斯最後站起來,看著他們說,「我就給你們十三集吧!」帕林覺得那是他此生聽過最棒的話。

帕林當時的遭遇,如果時空換成今日的BBC應該是不可能了。他表示,現在每個環節都要嚴格把關,已經不太有個人可以做決定的時候了。對於他們的表演,當時的高層未必買單,但會給予起碼的尊重;最重要的是,觀眾喜歡,覺得能從他們的喜劇表演中暫時逃離一些社會規範,像是開開跟首相、軍隊和教會有關的玩笑。

後來,帕林走出攝影棚,工作重心轉往他處。他說,這要拜他的太座之賜。帕林在四十五歲時,有人提供他機會加入BBC的《環遊世界八十天》旅遊節目製播團隊。他的太太海倫鼓勵他接受,「她很清楚如果我不去,就會很鬱卒的待在家中,她知道如果我去旅遊,會很開心的。」

他有多次探險,包括行程長達兩萬三千英里,從北極到南極、北韓和衣索匹亞之旅。老婆是否擔心他,他笑著說,「就算會,她也不會表現出來。不管我在哪裡,她都表現得很平靜。」

冒險深入伊拉克

儘管年紀漸長,但帕林的旅遊節目並未間斷。前兩年,他深入伊拉克,跟著庫德族一起放鞭炮,行經伊斯蘭國武裝分子藏匿的山區,忍受沿途種種不適。伊拉克,對任何年紀的遊客來說,行程上都很難順暢。

帕林描繪當時的狀況,「我所完成的旅遊型態就是參與,跟著製作團隊走,這需要很費體力,你不能只坐在那裡。有那麼一刻,我想著,『哎呀,我在機場都頭暈了,而行程還沒開始啊!』」當時,他已七十九歲。不過,他的心理素質強大,「一旦上路,我總是樂觀其成。我知道會有一些艱辛的日子、難以好好睡覺的夜晚,但我覺得很興奮,我想繼續下去。」

不管遊至何方,帕林都會心裡喊話,「如果你以笑容走近人們,他們就會回應。」遇到庫德族,這招很管用。在摩蘇爾市,他遇到一個年輕人,對他坦言不諱自己所見,還說自己很喜歡英國文學,特別是作家珍‧奧斯汀。不過,愈往南,就遭遇到更多的懷疑、甚至敵意。

當被問到是否會害怕,帕林笑著搖頭說,「不會,但我這麼說,不是毫無罣礙,而是如果周遭沒有戰事,人們可以安全的走在路上,我應該也可以。」

樂活到老
走出悲傷再度出發


作為一位經驗老到的旅遊者,帕林認為「好奇」是優秀旅遊者的基本配備。而他從小就充滿好奇心,喜歡閱讀《國家地理》雜誌和地圖集。然後,在旅途中,用他當年在搞笑團體中的超現實幽默化解沿途上的艱難處境。比方說,他曾在北韓之旅中對著表情嚴肅的政府口譯員來上一段「蒙提巨蟒」的魚拍舞,結果跳完,對方終於笑了。

不過,帕林也坦承,幽默到了伊拉克,就不太管用了,「我們遇到混亂狀況,就會一笑置之,但他們的混亂太沉重,可能也笑不出來。」他也發現南部的伊拉克人民不會與人四目交接,也不會走向你,他們只關心其心目中的可蘭經有沒有在生活中獲得落實。簡言之,就是一個對外人關上大門的國度。相較之下,他較喜歡造訪敞開大門的地方。

奈國之行特殊處

伊拉克之後,帕林又到訪了奈及利亞,碰到一些「奇人妙事」──有年輕人希望賺大錢、有年輕女人遭綁架後希望重建自己的人生、有環保人士對抗政府的腐敗,還有一個女人為英國曾在貝南共和國的殘酷殖民斥責他。

奈及利亞系列之旅對他來說意義重大,既是探索奈及利亞,也是面對英國過去歷史的一個方式。對他個人而言,也很重要。因為這是他深愛的老婆辭世後的第一個主要案子。兩人的婚姻長達五十七年。他們相識於一個家族旅遊,當時他十五歲,她十六歲。他們的羅曼史還曾以故事的方式於一九八七年搬上電視螢幕。

雖然他過去的探險鮮少有海倫陪伴同行,但此行老婆已不在世間,他一度擔心能否順利完成,「在海倫走後幾個月,我滿擔心自己身心狀況是否承受得了。」不過,他後來發現自己還挺享受這趟旅程,覺得自己可以辦得到,「這趟行程不是有人因為我內人走了才給我這個工作機會,而是它變成一種讓我重生的方式。」

老婆永活在心中

過去,每當帕林出外做節目,有時一去就是五個月後才回家。儘管如此,他相信旅遊有助夫妻關係。他補充說明,「不是有句話說,小別勝新歡嗎?這是真的。我們的關係充滿愛意,但也很實際。」

兩人都很珍視自己的獨立性,但也一起分享很多事物:價值觀、自信、幽默感和共通的朋友。因此,海倫的離世讓他很傷悲,即便他已竭盡所能的讓海倫臨終前受到最好的照顧、有親人陪伴,一起共度最後時光。

海倫剛走時,帕林努力振作,但偶爾還是會分神,覺得家裡空空的,再也沒有一個如海倫那樣的知己可以跟他說話了。不過,海倫仍活在他心中。碰到一些事,他就會聽聽海倫怎麼說,因為他知道海倫會怎麼看待他所做的各種事。有時,他在外頭忙了一整天後進屋子就會跟海倫打聲招呼、分享經歷,好像她不曾離去。他很慶幸此生能享有這樣的愛。

知足常樂過此生

除了老婆,帕林終其一生也有許多傷心時刻。早先時候,他失去太多親朋好友。最讓他難以釋懷的是,他那五十二歲便尋短的姊姊,「她真的很棒,但長期為憂鬱症所苦。我不清楚她是怎麼得到這個病症、也不知有多嚴重……我無法理解怎麼有人這麼有天分和才能,生命中卻有這樣一塊黑暗處。」

所幸,帕林天生陽光、也穩重,「我的人生視野就很地方性。海倫和我在一起一甲子,有自己的朋友圈,覺得這樣就很棒,不會因我的名聲和成功而想有所改變。」

而今,進入八旬人生,一路走來,帕林也不覺得自己有所改變,「我還是那個謹慎、有些害羞的人,但我被給予機會做了很多我從未想過的事,這令我驚喜萬分。」二○一九年,帕林做過開心手術,換了一個心臟瓣膜,另一個被修復,這讓他在飲食上更小心。在踏上伊拉克之旅後,他曾表示,如果觀眾買單、健康也允許,他不排斥下個探險。結果,他果真又踏上奈國之旅。

總的來說,帕林目前很知足,「你還是得繼續幹活。我很希望海倫還在我身邊,罵罵我也好,但,不管怎麼說,我很滿意自己的現狀。」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