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智人124】桑德斯醫師 解開成功減肥的密碼

文/楊慧莉 |2024.12.28
973觀看次
字級
桑德斯是醫學創新者、國際認可的肥胖症醫治專家。 圖/UCSF Rosenman Institute
桑德斯強調,治療肥胖症應該擬出一個非常個人化的長期治療方法。 圖/Pexels
高脂飲食會破壞腦部下視丘區塊的神經細胞。圖/Pexels
食物可以隨點隨到,讓人活在一個致肥環境裡。圖/Pexels
美國電視節目《超級減肥王》中的參賽者短時間內可能成為贏家,但之後減掉的體重又彈回來了,證明減肥真的很難。圖/TV Insider
藥物,是助我們身體適應二十一世紀致肥環境的工具,能協助安靜「食物噪音」,讓我們做出更好的食物選擇。圖/123RF
社會應終止對肥胖症的偏見和歧視,讓當事者免於自責和羞恥感。(示意圖) 圖/Pexels

文/楊慧莉

近來,坊間流行各種減肥方法,讓人趨之若鶩。有些人試過各種方式,都瘦不下來,甚至開始歸咎於自己的減肥意志不夠堅定。不過,有人提出,肥胖不單是缺乏意志力的問題,它其實是跟演化生物學有關的一種複雜、慢性疾病,而目前已有一些突破性的治療法。她是減重專家桑德斯醫師……

探本溯源
減肥為何很困難


凱瑟琳‧桑德斯(Katherine Saunders)是醫學創新者、國際認可的肥胖症醫治專家;目前在威爾康奈爾醫學院任教,並與人合辦軟體臨床服務公司「FlyteHealth」,讓人人都能接觸廣泛性的肥胖症醫療照顧計畫。她有五十多本同儕審查的學術論文,常成為許多播客和電視節目的座上賓,並與安榮博士(Dr. Louis Aronne)一同主持播客節目︽體重很重要︾(the Weight Matters)。

生存本能遇上致肥環境

眾所皆知,肥胖易導致各種疾病,因此減肥成了許多人的共識。然而,其中不乏對減肥的錯誤認知。身為減肥專家,桑德斯覺得有必要給大眾來一堂衛教課。

她也明白自己所要說的事可能會讓人有些沮喪,但其實最終會讓人覺得釋懷。首先,「每個人的身體在生物演化上的設定都是要增重的,意思是你的身體在生物演化機制上不是拿來減重,當然不是讓你維持體重的。」

她解釋,「根據有種叫做『節約的基因假說』,當我們還是狩獵採集者時,我們的身體擁有強大的抗飢餓回應,幫助我們存活。我們本該找食物吃,但有時辦不到時,身體就得儲存卡路里讓自己活著。這時,卡路里儲存得愈好,就愈有生存勝算。」

然而,今天的生存模式已不同於以往,「如果我們可以供給食物,就再也不需要打獵,而採集上也變容易了。食物可以隨點隨到,而食物的份量比起二十年前也大了許多,再加上很多食物都很美味,這對我們來說可非好事。」

對像她這樣的減肥醫師來說,我們目前就活在一個致肥環境裡:不太需要投入肢體活動,並極易取得不貴、卡路里很多、營養價值很差的食物或一些像食物的物質。

吃錯食物導致惡性循環

根據桑德斯的研究,我們的身體為了讓自己活下去,如果有需要,就會加倍努力儲存所有食物的卡路里。這也是美國肥胖問題嚴重的原因之一。他們的成人有肥胖問題的,高達百分之四十二,如果再加上超重的人,則上達百分之七十四。

桑德斯進一步指出,這種狀況回到生物機能部分就會發現更不妙了。舉例而言,高脂飲食會破壞腦部下視丘區塊的神經細胞,下視丘的功用就像一個自動調溫器,用來調節飢餓的程度和如何使用能量。當這些神經細胞或神經發炎,我們的腸道、消化系統就會有所反應,但脂肪細胞卻無法通過腦部,告訴我們飽了別再吃了,或是已無飢餓風險就別再儲存卡路里了。而沒了準確的溫度感測器,身體就會儲存更多的卡路里,最後變成體脂肪,然後又易遭受「食物噪音」的侵擾,即不斷對食物有強烈的渴望,這往往導致一種適應不良的飲食行為,讓已經增重後又繼續增重,形成惡性循環。

再者,「還有其他因素讓情況變得更複雜。像是,有些人因基因關係有易胖體質或發展出如呼吸中止症的併發症,都會加劇肥胖和其他健康問題。」

肥胖不單是缺乏意志力

除了上述原因,桑德斯還細數其他導致肥胖的罪魁禍首,如:沒有管道和能力吃健康食物、藥物使用導致增肥等。而肥胖症患者又易遭受旁人對肥胖的偏見和歧視,讓肥胖問題雪上加霜。

因此,體重增加的原因很多,不光是吃太多或少運動所致。桑德斯也提醒,還有一件事也值得注意,「肥胖症患者想減重,他們的身體就會受到激化,以為要挨餓了,於是飢餓素就會增加,飽足激素就會減少。代謝率會變慢,身體表現出處於飢餓的狀態。」

綜上所述,桑德斯斬釘截鐵地說,肥胖絕非單單缺乏意志力,有許多臨床和科學研究、一個美國關於肥胖症患者比賽減重的電視節目《超級減肥王》(The Biggest Loser)可資佐證。不管是研究和節目都指出,多數人身上減掉的重量最後都會彈回來。

改變認知
減重需多管齊下


關於彈回來的體重,桑德斯表示,平均兩年內有一半的體重會回來,五年內有百分之八十的體重會彈回,「這不代表《超級減肥王》的贏家最後還是輸家,而是減重本身通常是一場會輸掉的戰役。」

芭芭拉得了肥胖症

桑德斯猶記,二○一七年,一個叫「芭芭拉」的女患者走進她的診間。芭芭拉已經放棄了,她終其一生都在跟自己的體重奮戰。她七歲時,兒科醫師就開興奮劑給她服用,十歲時父母就幫她報名「慧優體」(Weight Watchers)的減肥課程。之後,她的體重就在增加和減少一百磅之間來來回回,並老覺得自己很可恥。芭芭拉最後歷經了胃繞道手術,體重有減,但那些磅數又悄悄回來了,感覺她的身體跟她過不去。之後,她就來到桑德斯的診間。

芭芭拉現身時,顯得很無望,且自責缺乏意志力。當天,桑德斯做了兩件事,徹底改變芭芭拉的生命。第一件事,她告訴芭芭拉,「這不是你的錯。」第二件事是,她給予希望,因為她知道芭芭拉的身體有什麼狀況,而她的醫療團隊可以有效治療她。

肥胖症治療個人化

芭芭拉這一路走來都誤以為肥胖是自己的錯,而非認知到自己患有肥胖症。桑德斯表示,肥胖是一種疾病,而每個人肥胖的原因又很複雜,真的不好治療。

她進一步說明,有些人很幸運,飲食加上運動就可以減肥;有些人非得動手術不可;但對多數的肥胖症患者來說,有效治療是需要一種個人式的組合,超過一種以上的治療方式,由一個訓練有術的照護團隊來執行。

桑德斯強調,治療肥胖症應該就像治癒個人任何其他複雜的慢性病;一個善解人意、理性、周到、訓練有術的治療提供者會評估每個患者的狀況,了解他們的疾病版本,然後擬出一個非常個人化的長期治療方法。

而以其多年的臨床經驗來看,肥胖症藥物也歷經了一些變革。她最初開的肥胖藥,最有效的處方只能減少人體百分之五到十的重量,但現在的減重比例更多,最重要的是,長時間裡不再復胖。這個新的局面對減重領域和患者生命來說,都讓人嘖嘖稱奇,也具變革性。

建立正確的減肥觀

儘管肥胖症的藥物治療前景大好,但桑德斯表示,「我們不想墮入藥理學的狂熱裡,認為藥物是治療肥胖症的唯一方式。我們還有一整套醫治配備,包括生活型態的介入及其他治療方法。醫治,事實上,不管是用什麼樣的方式,都該是最後的步驟。」

她認為,當務之急,也許最重要的是,「要先終止對肥胖症的詆毀、羞恥感、責難和論斷,了解肥胖症是一個複雜的慢性病,這對解放個人和助人獲得所需照護有其必要性。還有,當我們能確切正視肥胖症的現實,就能導向更多的創新治療方式。」

此外,她也希望世人能明白另外兩件事:其一,今日的人類已不再是狩獵採集者,想想自助餐、吃到飽食物、商店裡可快速取得的食物,還有辦公環境裡的零嘴,我們的生物機能驅動我們的腦袋、身體和行為,讓它們表現得就像是仍身處盛宴或飢荒環境裡,繼續採集手邊食物;其二,藥物治療不是最快的解決方法,也非最容易的出口,但它是助我們身體適應二十一世紀致肥環境的工具,能協助安靜「食物噪音」,讓我們做出更好的食物選擇,並給了我們一個一舉戰勝肥胖症的機會。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