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門法要】佛教立消災祿位救人於難

文/黃鎮 |2025.01.03
310觀看次
字級

文/黃鎮

佛教立消災祿位,是一種祈福與消災的儀式,起源於中國佛教傳統中祈福與功德修持的實踐。一般在寺院中設置或為亡者而立,或為生者而立,目的都是祈求佛菩薩的護佑,幫助立祿者化解劫難、促進健康。

所謂立消災祿位,是把希望消災者(針對還活著的人)之名寫在佛前,然後舉行儀式,盼藉由法會共修誦經持咒願之力及諸佛菩薩的加持,讓祈望消災之人可以除災障、離病苦,得平安健康、增福延壽。

這裡的「祿位」,代表一種現世的福報,包含了權勢、財富、消費、家庭和諧等,其理論基礎與功效,主要基於因果業報與功德回向。因佛教強調因果關係,認為一切災難或福報都源於個人過去的業障,佛菩薩願力相應即可化解。

佛教徒立消災祿位救人於難所產生的功德,被認為可放大善業的效果。為何消災祿位通常設置在寺院、佛寺堂或道場中?因為這些修行處所,是被視為與佛菩薩相應的淨地。事實上,佛教為生者立消災祿位救人於難,歷史上有許多事證。

其一,唐代的《大雲經》事件。武則天執政期間,天下多災多難,水患、旱災、瘟疫等層出不窮。武則天為了安撫民心,下令當代僧人廣泛誦念《大雲經》,並在各地寺廟立祿位,祈求國泰民安。經過長期的祈福和誦經活動後,災情逐漸緩解,社會秩序也恢復穩定。

其二,宋代杭州靈隱寺法會。據傳,南宋第四位皇帝宋寧宗在位時,杭州佛教名剎靈隱寺曾舉行一場大規模的消災祈福法會。當時因連年戰爭與疫病,百姓苦不堪言,靈隱寺住持於是發起立消災祿位的活動,邀請信眾為家族和親友立位祈福,同時誦經回向。法會結束後,疫情日漸平息,戰亂也逐漸減少。百姓見證佛菩薩願力,感恩涕零,紛紛皈依佛門。

其三,明代永樂皇帝祈福活動。明成祖朱棣,或稱「永樂帝」,在位期間國內發生大旱。他下令在全國主要寺廟立祿位,多次舉行行佛教祈福法會,為國家和百姓祈求平安。不久天降甘霖,旱情得以緩解,農作物得以復育,百姓生活因此逐漸恢復正常。

歷史上有許多文獻記載了這類儀式的功效,以上僅舉出三個具體例子做為說明驗證,這些事件被視為佛教祈福活動成功的典範,並進一步鞏固了佛教的歷史地位。

這些例證也顯示,佛教立消災祿位的儀式不僅承載著宗教信仰的力量,也一定程度在穩定社會、安撫民心上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