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妙南法師(佛光山叢林學院院長)
日前學到魚缸論壇(Fishbowl Discussions),打破傳統的講演、授課形式,讓學員和講師有充分的了解和溝通。兩年前第一次參與討論時,覺得很有趣味,與其說每個人都是魚缸裡的一隻魚,我更喜歡把思想交流的流動性比喻成在魚缸裡的自在悠游。
上周中華佛光青年團員大會六百多位年輕人,上山和覺培法師、慧知法師、妙光法師參與了一場魚缸論壇,很享受法師們回應青年的一分輕安,也很欣賞青年朋友願意分享心中的苦悶,我在眾中,覺得特別幸運。聽著師兄長堅定而柔軟的音聲傳遞法義,看著年輕人心開意解破涕為笑,一次次點亮了很多光明,我自己偶爾也分享一下想法,交流會通。
有位青年提到不知道該如何幫助朋友?或是幫了忙反而讓自己難受,應該如何處理?妙光法師回應,看見一個「為了幫助眾生,正在掙扎著、想方設法的覺有情,是一位有情的菩薩」,聽來覺得特別美好,把生活的當下和菩薩道結合、開解了精進的力道。有青年提出自己特別迷茫,應該怎麼確認自己的方向?慧知法師分享:不必慌張,因為迷茫是生活的警訊,看見警訊重新釐清自己,是一個很棒的歷程。
也有人分享至親的生死關頭,妙光法師引導青年反問自己去釐清,放下過去很多的自責;再加上慧知法師引導他「從今天起,把自己的日子過好,讓至親的掛念成為一種安心的祝福」,走向一個更光明的未來,讓台上台下又哭又笑,我很感謝自己能在這樣的魚缸中,不費吹灰之力的吸取好多的經驗和智慧。
最後上來一位小女孩,他說:我是十二歲的人類,我經常不小心生氣,應該怎麼辦?還有生氣的時候,如果我念「阿彌陀佛」,我會燒到他。全場為了這個小女孩天真而勇敢的思惟,會心微笑。其實我們自己也經常這樣。覺培法師溫暖的引導生氣三部曲,然後孩子心滿意足的抱著珍貴的解藥下台去。
想起佛陀在法華會上、華嚴會上,經常也有這樣的魚缸論壇。華嚴會上,佛陀甚至不說話,進入禪定中,讓普賢菩薩、文殊菩薩代為宣說,甚至讓善財童子示範演出,讓大眾心開意解;在《維摩經》中,佛陀理知維摩心意,然後由文殊菩薩領軍前行,有一場又一場的對話交流,諸大菩薩也從別人的問題中,找到屬於自己的解答。於是那些勇敢舉手、發問的當機眾,也為後來的我們記錄了一部又一部精采的大藏經。
那一天身心很愉快,感受佛教的真理,雖然隨著時代的演進,假名施設了很「炫」的代名詞,但是本體從來沒有改變,於是魚缸論壇,可以是魚的自在遨遊、可以是教室裡突破上下教導的形式、是思想的自由流動、是一場精采的生命對話,更是直面生活的佛教大藏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