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門覽勝】姑蘇城外寒山寺

文/黃筱婷 |2024.12.10
398觀看次
字級

文/黃筱婷

因著一首詩:「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我在紛飛細雨中的楓橋路走了十多分鐘,終於抵達了因唐朝詩人張繼〈楓橋夜泊〉一詩名聞遐邇的古剎──寒山寺。

寒山寺就在蘇州老城區吳門外的楓橋鎮,正對著京杭大運河的古河道。據傳寒山寺興建於梁武帝天監年間,一開始稱為「妙利普明塔院」;唐朝貞觀年間,互為摯友的寒山和拾得兩位高僧到此擔任住持,更名為「寒山寺」。這座古剎經過歷代規模不一的重修或改建,因著〈楓橋夜泊〉一詩名滿天下。

寒山寺為蘇州極有名氣的祈福勝地,即便到訪的那天陰雨綿綿,一路上還是可以看到絡繹不絕的香客。他們無懼略顯陰暗的天空,一路撐著傘,相互扶持著來到寒山寺的廟門前。此刻,我終於得見那略帶鮮黃色的牆面,上頭書有「寒山寺」三個大字,許多人在此停留,只為與那三個大字合影留念。

走入這座擁有千年歷史的古剎,跟隨著香客們的腳步,依序在大雄寶殿、偏殿等處參拜。這裡主要供奉釋迦牟尼佛祖,兩旁則是明代所鑄造、由佛教聖地五台山移至此處放置的十八羅漢雕像,不同的姿態與樣貌,盡顯出羅漢們極為鮮明的性格。

請教了寒山寺內的僧人後,這才知曉,傳說當年拾得離開寒山寺後,轉到日本傳教,並在那裡興建了一座建築風格與寒山寺極為相似的姐妹寺,名曰「拾得寺」。佛教敲響一百零八聲鐘響、象徵祈求平安的儀式,也是因此而東傳至日本的。

每年歲末,寒山寺亦不免俗地會舉行敲鐘儀式,藉一百零八聲響亮渾厚的鐘鳴,祈求來年家宅安平與煩惱皆散。只不過,現今在鐘樓裡發出鐘鳴的,已非當年張繼所聽聞的那座古鐘,而是自清朝遺留至今,需要三位成年人才能夠環抱的另一座大鐘。

此時此刻雖不是夜半時分,卻也憑著幾分想像力,遙想當年張繼在小舟上聽著寺裡鐘鳴的感觸,是寂寞孤獨?抑或是恬淡自得?

寒山寺的碑廊,也吸引了許多人駐足參觀。這裡有「江南四大才子」文徵明及唐寅所書寫的碑文,只可惜均為斷簡殘片;而其中最多人停留觀賞的,即是清代國學大師俞樾所書寫的〈楓橋夜泊〉詩碑。我不懂碑帖,僅能從那些行雲流水般的文字,窺得幾分藝術的奧妙之趣。

在寒山寺中看著那些個被高高掛起的祈福木片,還有一旁池中被餵養到體型豐腴的錦鯉,造型古樸、帶有唐風的普明寶塔,就在寺廟裡的園林山水中。雖說少了烏啼月落與滿天飛霜,但在清風習習且細雨霏霏的季節到訪,感受獨屬於寺廟的隱世氛圍,倒也讓人多了幾分與世靡爭的超然與達觀。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