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激素】幸福快樂多巴胺

文/本報綜合報導 |2024.12.01
672觀看次
字級
多巴胺不僅與快樂有關,還激發人們尋找更多能帶來快樂的行為,不斷追求這種大腦獎勵。圖/123RF
吃全穀類的碳水化合物,比一般吃高油、精緻飲食的人,壓力荷爾蒙比較低。 圖/123RF
專注於呼吸與感激的事情時,大腦的幸福中心會釋放多巴胺及血清素,產生快樂與滿足。圖/123RF
幸福感來自內心,保持感恩可以增強身心健康,提升生命價值觀。 圖/123RF

文/本報綜合報導

多巴胺(dopamine)是一種大腦神經傳導物質,主要功能是讓大腦產生「獎勵機制」,就是做了某件事,大腦會產生多巴胺,讓心情感到愉悅,研究證實,運動、食物都能促進多巴胺分泌。除了獎勵機制,多巴胺也參與許多生理、心理與行為功能,包括維持心血管功能、增強學習動機及專注力。若想提升多巴胺濃度,可以從運動、食物及生活習慣著手。

多巴胺如何影響日常生活?《多巴胺國度》作者安娜‧蘭布克醫師(Dr. Anna Lembke),在書中探討如何在生活中找回身心的平衡,並深入分析成癮的原因及其對人類行為的影響。

多巴胺如何運作

多巴胺是大腦的關鍵神經遞質,當人們進行愉悅的活動時,它會被釋放出來,給人帶來快樂與滿足感。這種獎勵機制促使人們重複進行這些愉快的行為,從而強化大腦的迴路,讓人更傾向追求類似的活動。此外,多巴胺不僅與快樂有關,還激發人們尋找更多能帶來快樂的行為,不斷追求這種大腦獎勵。

但是,隨著不斷重複愉悅行為,大腦對多巴胺的反應會逐漸減弱,這是所謂的「耐受性」(tolerance)。隨著耐受性的形成,人們需要更強烈或更頻繁的刺激,才能獲得與最初相同的快樂。這使得人們對愉悅活動的依賴逐漸加深,大腦對快感的需求也變得更加強烈,促使人們不斷尋找更強大的刺激。

隨著多巴胺耐受性的增強,必須不斷增加刺激的強度,才能保持多巴胺的釋放,因此導致成癮行為的形成。每次快感消退後,大腦就會產生不適感,這種撤退效應驅使人們重新尋找更多刺激來緩解痛苦,從而進入惡性循環。長期的多巴胺依賴使人難以自我控制,即使明知行為有害,仍難以停止,成癮行為逐漸深化。

正向釋放多巴胺

規律運動是恢復大腦平衡的自然方式,運動可以促進多巴胺的釋放,提升情緒,並強化心理健康。所以想改善心情,可以做一些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例如跑步、瑜伽、伸展或太極拳等等。長期健康的行為還包含健康的飲食、充足的睡眠與規律的生活。除此之外,冥想及正念都能夠幫助個體提升自我控制力,減少對外界快感刺激的依賴,保持內心的平靜。

研究也顯示,吃全穀類的碳水化合物,比一般吃高油、精緻飲食的人,壓力荷爾蒙比較低。蛋白質中的酪胺酸(tyrosine)與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是合成多巴胺的重要物質,多吃奶類、豆類等蛋白質食物,可以幫助合成多巴胺。此外,腸道被稱為第二大腦,腸道菌透過腸道神經系統影響大腦中樞的運作,而蔬果能餵養腸道好菌,幫助合成多巴胺與血清素。

早上起床時,生理時鐘會使大腦釋放多巴胺讓人清醒,但如果睡眠不足則會中斷這個節律,使人精神不濟。睡眠充足能幫助平衡體內多巴胺濃度,維持一整天的專注力與精神。有研究指出,聆聽純樂器演奏的音樂,也可以增加多巴胺的濃度。另外,多到戶外晒太陽,也可以增加多巴胺的濃度。

分泌不足會致病

有醫學研究證實,多巴胺不足可能造成疾病發生風險。例如巴金森氏症,其症狀為手腳顫抖及運動障礙,病人因為控制肌肉與行為的神經網絡無法正常運行,加上分泌多巴胺的腦部黑質區(Substantia nigra)被破壞,導致無法產生足夠的多巴胺,因此造成運動障礙。

此外,不寧腿症候群(Restless Legs Syndrome,RLS)的致病機率,可能與大腦中多巴胺系統的功能低下有關,臨床上已使用多巴胺治療不寧腿症候群,效果十分顯著。研究發現,多巴胺濃度不足,可能導致專注力不佳,而過動症(ADHD)病人的治療方式,就是用藥物提升大腦的多巴胺濃度,以改善其相關症狀。



正念感恩呼吸法

正念是一種訓練,就是讓注意力與每一個當下同在,正念呼吸法可以幫助身體與心靈保持平靜,藉著降低心律減輕壓力反應。研究已證實,保持感恩可以增進健康,並提升專注力。國際呼吸教練麗貝卡.丹尼斯(Rebecca Dennis)在《呼吸原力》書中,指導讀者如何「有意識」地練習放鬆,透過呼吸法達到紓壓、抗焦慮、改善情緒,提升身心健康。

感恩有益健康

幸福感來自內心,保持感恩可以增強身心健康,提升生命價值觀。現代生活中,人們總是馬不停蹄地忙碌,常常忘了平凡的呼吸對生命有多麼重要。你不妨暫時放慢腳步專注呼吸,並覺察每個當下的感受,必能重新建立連結,獲得超強的洞察力。

海伯法則(Hebb’s Law)指出,同步發射的神經元會連結在一起,當神經通路被活化的次數愈多,刺激神經元連結在一起的通路所需的時間就愈少。而練習感恩會透過神經通路向大腦發送正向的訊息,愈刺激這些正向的通路,正向的思惟就會逐漸內化為天性。

正念呼吸練習

研究指出,感恩與幸福相互關聯,感恩能改善睡眠,睡眠充足可以減輕疼痛,一旦疼痛減輕便能改善心情,心情改善就可減輕焦慮,從而改善專注與生活品質,並讓整個良性循環持續下去。專注於呼吸與感激的事情時,大腦的「幸福」中心會釋放多巴胺及血清素,產生快樂與滿足感。

這個練習每天只需要幾分鐘,可以躺著或坐著練習,或在任何地方練習。首先,感受腳下的大地,並讓自己全身放鬆,慢慢深吸一口氣,然後深深吐氣,釋放所有的緊繃感。想像一道燦爛的療癒之光,感受它滋養著身體的每個部位,感謝身體所有細胞。再用鼻子吸一口長氣,稍作停頓,然後放鬆地吐氣,想像氣息進入所有器官,並向身體表達感激之情。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