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㉗【人間佛教的戒定慧】人間佛教的慧學⑰

文/星雲大師 |2024.12.01
591觀看次
字級
佛光山在巴西成立「如來之子扶貧教養計畫」,幫助巴西貧民區小孩接受正統教育,同時學習一技之長。圖/資料照片

文/星雲大師

在古代,一個和番就是不得了的大事,例如王昭君能和匈奴人共生,甘願下嫁和番,所以拉近了胡漢二族的關係;文成公主遠嫁西藏松贊干布,成為民族、政治和佛教的美談。但現在東西方的異國鴛鴦,比比皆是,所以未來海峽兩岸必然成為一個民族。

中國的民族很多,漢滿蒙回藏等,「五族共和」這是同體共生;美國的移民很多,各個種族都在那裡發展,彼此和諧共處;聯合國集合世界各民族在會議桌上,減少了許多國際紛爭,這不都是同體共生的可貴嗎?

但是另一方面,世界上的各個民族也要容許他們各自存在,所謂「同中存異」,並非硬要放在一起才叫「同體共生」,各有各的生命發展。世界上,就是科學家,研究室也要有多種資料,相互參考研究;一棟偉大的建築,也要結合山川土地上的建材供他使用。世界上的和風,吹拂著大眾;世界上的陽光,普照著一切眾生。大地山河提供我們遨遊,所謂「和則生,不和則亡」,所以現在舉世都在倡導,大家要「共生共有」,才能「共榮共存」。

在佛教,從釋迦牟尼佛打破四姓階級,泯除種族之間的不同,讓四姓出家,如江湖河海,同為一味。佛教僧團,佛陀倡導「六和僧團」,弟子們依「身和同住,口和無諍,意和同悅,見和同解,戒和同遵,利和同均」的規約,和諧共處。甚至佛陀對新入門的弟子,總是特別照顧。佛陀關心弱勢族群,最初的舍衛城,連比丘尼洗澡的地方都沒有,佛陀因此與信眾共同發起興建浴室。乃至為了比丘在當地托鉢方便,幾次舉辦大型講演,讓各界知道「財法二施」的關係。

佛陀一再強調,世間一切都是「四大」所成,「五蘊」和合而有,所以現在提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這正是人間佛教最重視的和合精神。佛教在世間上,不管在任何國家地區,都講究服務、尊重、布施、喜捨,為的是要讓大家懂得尊重,共同生存。

佛教徒當中,就拿古代中日韓的錦繡河山來講,哪一處不是佛教徒建設開墾的。現在我們倡導人間佛教,提倡相互往來,透過語言的溝通,達成信仰一致;即使不同,也要相互尊重。我們用災難的救濟互助,促進友好;我們用各種文字語言來往,促進交流;我們召開各種學術會議,溝通各種文化,促使彼此認識、包容;我們舉辦各項活動,讓大家一起參加,如大冶洪爐,共同一體。

世界就是我們的家,透過集會、救濟,大家相互幫助。因此,多年前佛光山在澳洲黃金海岸、美國夏威夷大島、紐約鹿野苑等地,就都預留土地,準備從事養老育幼的服務,主要是讓世界能敬老護幼。我們在世界很多旅遊景點,也都提供給會員信眾掛單安住。平時對於老人家有困難的,雲水醫院給予醫療;青年人就學有需要的,給予獎學金,包括大學、中學、小學,甚至童子軍、幼稚園。我們也興辦許多社會事業,提供在家信眾參與,讓大家至少在佛門裡,都能共同營生,共同生存。

尤其,歷年來國際佛光會在世界各地,一直不斷從事常態性的慈善活動,對於一些經濟落後、生活貧苦的地區,佛光會以興屋、施糧、醫療、教育為主,協助當地人改善生活環境;在一些社會福利完善的國家,則辦理慈善義賣、義診、捐血等活動,以及前往老人院、孤兒院、教養院、特殊教育研究中心等機構關懷慰問弱勢族群,回饋當地社會。例如:

大陸在文革以後因為各地經濟落後,當時正值國際佛光會成立,於是透過佛光會副總會長嚴寬祜居士,在廣東、江西、四川等興建五十幾所「希望小學」,讓貧困失學的小孩得以接受教育,同時成立「佛光醫院」,以補某些鄉鎮地方醫療不足的問題。

另外,在巴西成立「如來之子扶貧教養計畫」,幫助巴西貧民區小孩接受正統教育,同時學習一技之長,以避免將來為了生計,淪為毒販,或是未婚媽媽等。

在巴拉圭建造「佛光橋」,改善地方建設;興建「中巴佛光康寧醫院」,免費為當地貧戶看診;成立「早產兒安置方案」,購買保溫箱,救助貧民的早產兒;廣設「無飢餓方案」,贈送豆漿機,提供貧困區域;舉辦賑濟活動,捐贈輪椅,嘉惠殘障人士等等。

十多年來,佛光會積極在世界各地從事各項慈善活動,回饋社會,造福當地居民,從布施中實踐佛道。此外,平時各地遇有天災人禍,佛光人更是「急難救援,全球總動員」。例如,一九九九年台灣九二一大地震後,佛光山與佛光會除在第一時間緊急捐款及提供物質救濟,幫助往生者處理後事,舉行超薦法會以慰亡靈,同時成立十四所「佛光園──心靈加油站」,以佛法幫助生者重建心靈,走出震災陰霾。並提供貨櫃屋,興建永平佛光村,協助十所學校重建,總共花費約兩千萬美元。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