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出內耗根源 從生活對症下藥 文/亞伯拉罕‧邁爾森(美國精神科醫師、神經學家、病理學家) |2024.11.30 語音朗讀 501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幫過勞的家庭主婦安排假期助其修復,有其必要,但非治本。(示意圖)圖/123RF當家庭主婦處於身心不適的狀態,必須找出原因,方能改善。(示意圖)圖/123RF醫師除了醫病,也可從心理問題著手,幫助患者建立新的人生觀,減少對生活瑣事的過度關注與反應,降低恐懼並提升耐受力。(示意圖)圖/123RF 文/亞伯拉罕‧邁爾森(美國精神科醫師、神經學家、病理學家)大多數家庭主婦在她們自己和丈夫眼中都有點神經緊繃,但照理說不該把她們視為病人。她們感到不舒服,甚至不快樂,卻找不到出路。即便如此,我相信即使在現狀下,適當的調整仍然是有幫助的。 首先必須排除生理疾病,意味著需要進行全面身體檢查,這樣做可以讓許多女性獲得極大幫助。扁平足、靜脈曲張、生殖器官受傷、眼睛疲勞、腸胃道下垂以及其他重大疾病,都可能導致神經緊繃。排除生理疾病之後(假設沒有生理問題或這些問題已經解決),接下來必須考量患者的生活狀況。家庭主婦的困擾若患者有任何不良衛生習慣,則需要加以糾正。一個富有的女人可能長期過著耗損能量的生活,躺在床上的時間太久,參加太多午後活動,熬夜次數太頻繁,吃過多的甜食等等,這樣的生活方式不但會造成心理傷害,還會影響消化、生理機能和情緒,對「神經」不利。我總是記得幾年前住在麻州一個小鎮時發生的一件事。由於某種原因,我們的暖爐將煤氣排進屋內,差點讓我們中毒。房東找了幾個水管工人過來,他們提出一個又一個激進的解決方案:換新煙囪、換新爐子等等。最後,我和房東親自去查看,在煙囪底部發現一塊不起眼的鬆動磚頭,它讓空氣從暖爐的管道入口下方進入煙囪。後來我們花了十美分買了些石灰,將磚頭牢牢固定,完美解決了專家未能克服的問題。同樣地,女性通常會在某些地方耗去自己的活力和能量,這樣的耗損可能並非什麼大問題,也很容易改變,卻至關重要。過度顧家的女人可能會把心思全放在家裡,很少外出;不夠顧家的女人可能會經常去看電影,過度沉迷於這項最流行的室內運動,因而身心疲憊;不注意飲食和腸胃健康的人,可能已經開始了惡性循環,從煩躁、疲勞、最後導致神經衰弱。因此,要留意患者的不良衛生習慣,關注靜態生活帶來的危害,探尋問題根源,例如缺乏運動、飲食習慣不佳、空氣流通不良、睡眠障礙等。先檢查身體上的問題,再深入了解心理狀態。如果患者有經濟困難,可以調查其工作量、家庭環境以及娛樂和休息機會是否充足。任何因素都可能是關鍵,擁擠的廉價公寓帶來的喧囂和忙亂也可能是罪魁禍首。並非所有女性在這種情況下都會崩潰,但並不代表這些條件不會使一些較敏感、耐受力較低的女性崩潰。貧困家庭經常面對最令人沮喪的問題,因為社會機制不足以照顧其受害者,導致他們看不到任何出路。假設有個貧困女人,帶著三、四個甚至更多孩子,生活在擁擠的環境中,總是過度勞累,由於煩惱、憂愁和生活中的不如意,她經常神經緊繃。她從早到晚辛勤工作,渴望過上更好的生活,卻又對此感到絕望,受挫的欲望和野心讓她飽受折磨。當我們面對這樣的個案,該怎麼做?「窮人憑什麼渴望超越其地位?她為何不接受自己的命運?」安逸的人會這樣問。遺憾的是,即使是哲學家和聖人,也難以認命或隨遇而安,更別說有抱負的女性了。而由於美國文明不斷宣揚「努力奮鬥」的理念,人們很難找到有效的方法來達到內心平靜和接受現狀。醫療上有其局限我們必須提供患者營養補充劑,建議她休息,並尋求社會機構協助,設法為她安排假期和康復調養的機會等等。然而,我們是否能夠讓一個女人放下徒勞的期望和努力,消除她的本能恐懼、甚至是無謂的恐懼?如果患者有足夠的智慧,而且醫師願意投入大量時間和同理心,那麼在一定程度上是可行的。不幸的是,窮人只能在擁擠的診所和人滿為患的藥局尋求諮詢,而過勞的醫師又如何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提供必要的支持?所需的時間只是最基本的要求,要妥善處理神經衰弱的患者,需要無窮的同理心和耐心,以及無限的精力。如果沒有極大的精力和耐力,醫師要麼自己先垮掉,要麼淪為只會開營養劑和鎮定劑的處方者,或給些「別擔心」、「你要多休息」之類的陳腔濫調的建議。在治療中上階級或富裕的患者時,我們有更多的資源和方法可以使用。這些人的擔憂往往更顯得更加無謂且可笑,因此可以更有力地予以駁斥。這類案例通常不是由於過度勞累所引起,而是源於單調乏味的生活、對某些事物不滿,以及陷入負面想法和低落情緒的惡性循環,並且可能涉及性生活的困擾、對丈夫反感、無力反抗生活,以及性格無法適應所處環境。有時,即使我們確定並清楚問題所在,仍無法協助患者克服它們。「真理使人自由」這句話只在非常廣泛的意義上才是真實的。有些性格是天生使然,就跟臉上的鼻子一樣無法改變。對於這樣的案例,一般的身體治療有助於緩解不時發作的急性症狀,這已是我們所能期待的最理想結果了。醫師可使力之處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大多數案例中,我們能做的更多。當一個女人意識到自己的過度盡責、苛求、反抗和不滿,以及她對某些事物的反應是其症狀的真正根源,往往會極為驚訝並釋懷,因為她原本擔心自己罹患腦部疾病、腫瘤或精神失常,或將問題歸咎於其他具體的生理因素。對於聰明或理解力強的患者,解釋症狀的起因和改善方法會大有幫助。這些人通常希望被說服,不奢求奇蹟,而是尋求諮詢和治療。我堅信,理智的功能在於控制本能和情緒,即使是天生的性格特質,在成年後也並非不可改變。一旦你讓患者相信她或他的症狀是由於恐懼、擔憂、懷疑和反抗而引起,你就激發了患者努力改變的動力。我們必須幫助患者建立新的人生觀,減少對生活瑣事的過度關注與反應,降低恐懼並提升耐受力。對於迷惘且漫無目標的患者,我們需要幫助他們設定核心的生活目標,或引導他們尋找人生方向。對於不滿和急躁的患者,應該詢問他們「為什麼生活應該滿足你的所有期望」。「無法改變的事,就學會接受。」這句諺語蘊含著多麼深刻的智慧!人們試圖達到堅韌、忍耐、盡責的理想,這些詞雖然老派,卻能引領人通往真正的心靈平靜。(摘自《那些一家之主的內耗心事:別讓生活中的大小事,磨去你的本來風采!哈佛醫學院教授的溫柔洞察》,奇光出版) 前一篇文章 【中醫專欄】您初老了嗎?來鍛鍊腦力! 下一篇文章 【抗衡演化】你也可以愈挫愈勇!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3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4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5【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6【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07【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8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9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10社論--國民黨該反省2025.04.2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中醫專欄】良藥苦口嗎? 甘口的也是良藥喔!【養生達人】蔡珮蓉復刻阿爸點心鋪 幸福甜食無負擔【養眼專欄】什麼是繼發性白內障?護膚調免疫 從生活做起聊聊心裡事 AI 能取代心理諮商嗎?用敬畏之心 擺脫存在性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