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嘆產業衰退 香港旗袍大師封針 編譯/潘楠慕 |2024.11.24 語音朗讀 486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香港明星御用旗袍師傅殷家萬。圖/法新社殷家萬製作旗袍超過75年。圖/法新社殷家萬的工作室充滿時代感。圖/法新社工作室掛著殷家萬縫製的旗袍。圖/法新社 編譯/潘楠慕 彎腰俯身處理工作台上洋紅色雪紡綢布,這些布料經過殷家萬(Yan Kar-man)的巧手,將變身成一襲優雅的中國傳統旗袍。現年88歲的殷家萬是香港現存數一數二資深的裁縫大師,曾為著名香港導演王家衛製作電影所需的旗袍。不過,這名大師縫製旗袍75年後,感嘆時代變遷之餘,也已決定「封針」退休。從整布、打樣、排布,到多階段的裁縫、滾邊,製作一件旗袍工序繁複,但是這樣的工作對殷家萬來說,再熟悉不過。他的小小工作室裡掛滿各種旗袍樣式,還有幾十年來明星、選美冠軍穿著殷師傅手工旗袍的照片。旗袍1920年代從上海開始流行,以高領、及膝開衩和貼身剪裁為特色,散發一股城市風華感,到了1960年代,這種女性服飾已在香港隨處可見。出生於中國大陸江蘇省的殷家萬,1949年13歲時跟著叔叔到香港,在一家工作室當學徒,向同鄉學做旗袍,從此開啟這名輟學少年的天賦。那個年代旗袍製作業非常普遍且市場穩定,殷家萬說,那時一件簡單設計的旗袍「只要幾塊港幣」。不過,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開始時興西方時尚,大量生產的成衣產業在香港崛起,把旗袍擠出時尚舞台,許多裁縫工作室因此紛紛熄燈。根據上海裁縫產業團體「上海裁縫職工總會」的紀錄,1960年代中期,香港曾有約1000名旗袍製作師傅,如今僅存約10位,其中包括殷家萬。一些名人會在人生重大場合,特地找殷家萬製作旗袍。在香港娛樂圈人稱「大姐大」的影星汪明荃(Liza Wang),是他30多年的老客戶;王家衛電影《花樣年華》(In the Mood for Love)中,女主角一襲襲風姿綽約的旗袍,也出自殷家萬之手,廣受讚譽。殷家萬製作一件旗袍需要數周時間,價格數千港幣,現在訂單通常來自需要盛裝出席子女婚禮的年長女性。8旬高齡的他工作之餘還開工作坊,傳授旗袍製作手藝。產業組織「香港長衫協會」顧問李惠玲(Brenda Li)指出,香港的旗袍製作在過去100年間,發展出自己的風格和傳統,然而,現在很少人還穿旗袍,這項傳統手藝已「瀕臨滅絕」。不過,「無論旗袍變得多小眾,我們都想努力保存,因為這是我們文化的一部分」。但是殷家萬認為,這個產業已經衰退,「你無法靠製作旗袍維生,它已經不再流行」。為幾代女性製作旗袍75年後,他也決定放下針線、量尺。他說:「我看不清楚了,眼睛不太好,整個人也是。我必須退休了。」殷家萬手上大約還有10件旗袍有待完成,預計做完這批訂單就退休。他對這行前景並不樂觀,他感嘆道:「還會有多少老客戶?你每個月能做多少件如此精緻的作品?我的這一代人也大多已離去了。」 前一篇文章 越南衝刺半導體 擴大培育人才 下一篇文章 上層中產階級 日本美妝新藍海 熱門新聞 01紐西蘭南島佛光山 四度獲評優良建築2025.05.1302星馬印汶閱讀研討會 500愛書人共讀《六祖壇經》2025.05.1303佛光會慶佛誕 百萬人浴佛響應蔬食2025.05.1304商家貼女子瞪眼照 防盜效果勝監視器2025.05.1405社論--抗戰信史有反侵略之路2025.05.1306佛光山開山59年 佛光人集體創作 共建人間淨土2025.05.1607馬鈴薯、酸菜易被誤解 實有益腸道健康2025.05.1608【論愛談情】 怎樣做才是為孩子好?2025.05.1309【時光重逢】 聽無,聽有,聽見花朵2025.05.1610佛館、南藝大簽署合作 館校合作續添新頁2025.05.16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新視野號揭祕 宇宙光芒來自星系男主內女主外 陸漸接受新趨勢非洲大學生 翻轉外界刻板印象金業管理新挑戰 職場Z世代渴望被重視魚礁搭自主載具 增生物多樣性雞心蛤外殼 發現獨特生技材料 作者其他文章新視野號揭祕 宇宙光芒來自星系男主內女主外 陸漸接受新趨勢非洲大學生 翻轉外界刻板印象金業管理新挑戰 職場Z世代渴望被重視魚礁搭自主載具 增生物多樣性雞心蛤外殼 發現獨特生技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