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首爾、香港河川廢棄物調查 塑膠垃圾占9成 文/胡雪綾 |2024.11.23 語音朗讀 698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塑膠飲料瓶已成永續難題。圖/EcoWatch潛友在海底清除垃圾,提醒大家不要亂丟垃圾。圖/Anders Lentell與海洋生物共生,是人類無法推拒的責任。圖/綠色和平三地指標河川塑膠垃圾種類前三名 資料來源/綠色和平 製表/人間福報編輯部綠色和平組織有計畫調查垃圾內容,並呼籲企業負起減塑責任。圖/綠色和平 文/胡雪綾 綠色和平東亞分部11月上旬發布「東亞河川塑膠垃圾品牌檢視」調查,了解台灣、首爾、香港三地指標性河川的垃圾內容,發現有9成屬於塑膠材質,主要為寶特瓶、保麗龍、一次性包裝及餐具、日用品……調查小組指出,本次調查中所定義的「塑膠垃圾」,涵括寶特瓶、鋁箔包、利樂皇、新鮮屋等材質在內,此外,由於三地採集垃圾的次數、總動用人力、方式皆不同,因此各項數據無法跨區比較,只能就單一採集地點進行分析。各地河川積滿了塑廢其中台灣選擇了淡水河(共採集7次)、曾文溪(6次);香港是林村河(6次)、貝澳河(4次);首爾是漢江獐項溼地。並依據河川流域特性及人力可達性,台灣及香港為人力採集、計算與檢視河川廢棄物品牌,韓國為空拍影像搭配AI辨識。三地聯合調查共計動用逾300人次,檢視3萬1250件垃圾,其中有2萬8481件為塑膠垃圾,占比達91.1%。綠色和平近一步分析塑膠垃圾的來源品牌,發現台灣以最大的飲料製造商統一企業的包材最多(占19.3%),幾乎每10件塑膠垃圾,就有2件出自全台共7000家連鎖便利超商的統一企業,其次為維他露(7.5%),第3名為國際品牌太古可口可樂(5.4%)。其餘兩地中,首爾以LOTTE樂天企業產生的塑膠垃圾最多,香港以維他奶數量第一,都是在地最主要的飲料製造商。而國際品牌可口可樂,也同時出現在各地前3名之內。全球塑膠公約將頒布 綠色和平東亞分部台北辦公室減塑專案負責人張凱婷表示,各國已推動一次性塑膠禁限用法令多年,但城市中所製造的垃圾,仍不斷經由河流帶往下游及海洋,進一步影響人體與水循環健康。張凱婷表示,曾有研究推估,亞洲地區的河流塑膠垃圾,占全球河流塑廢一半以上,而阻礙減塑進展的主要挑戰之一,就是「難以指認塑膠產品的來源和其生產者」。綠色和平希望藉由本次調查統計河川垃圾種類及品牌檢視(Brand audit),在2024年底公布的《全球塑膠公約》(Global Plastics Treaty)關鍵談判前,要求飲料品牌商負起減塑責任。從源頭減少塑膠製品本月25日即將宣布的《全球塑膠公約》,參與簽署的175個國家,將一致達成以下3個主要的減塑目標:1.要求在2040年流入海洋塑膠垃圾量減少80%以上;2.塑膠總產量減少55%;3.與塑膠製程相關與處理廢棄物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僅能占總排放量的15%等。綠色和平首爾辦公室減塑專案負責人、全球塑膠公約談判代表團成員Nara Kim表示,人們必須在2040年前減少75%的塑膠生產,才有機會守住1.5℃的升溫限制。拯救地球需要全球政府及企業,一起支持全球塑膠公約納入塑膠減產的目標。減少一次性塑料產品Nara Kim表示,過度的塑膠生產及使用,已造成失控的塑膠汙染,並加速地球三重危機——氣候變遷、環境汙染和生物多樣性喪失,連帶威脅人類健康,並加劇全球範圍內的社會與經濟不平等。Nara Kim強調,政府及企業,特別是大型的消費品牌,都應該重視這份區域聯合調查,立即採取行動減少一次性產品塑膠包裝,規畫轉用至重複使用的系統,並支持《全球塑膠公約》納入減產目標。加速改變並負起責任根據台灣調查結果,可辨識品牌資訊的塑膠垃圾中,最多來自統一企業(19.3%),其次為維他露(7.5%),第三名為國際品牌太古可口可樂(5.4%)。香港河川塑膠品牌垃圾數量的前3名分別為維他奶國際、太古可口可樂以及屈臣氏集團(香港);韓國則是LOTTE樂天、可口可樂以及동아오츠카(Dong-A Otsuka),都是在地最主要的飲料品牌商,而全球最大的飲料品牌商可口可樂,更是在三地河川塑膠垃圾品牌中位列前3。綠色和平表示,大型品牌責無旁貸應立即採取減塑行動,規畫轉用至重複使用的系統,才能改變他們品牌垃圾占據河道的現況。政府也應加強引導飲料品牌商轉成重複使用的模式,並搭配相關的時程表,使塑膠汙染得以控制。事實上,在台灣跟國際已經有諸多瓶裝飲料,配合逆向物流以及押金制達成重複填裝(Refill)的案例,可口可樂在拉丁美洲市場,自2021年已開始導入重複填裝的塑膠瓶,顯示在產業及技術上的早已可行,所欠缺的是:品牌徹底負起責任,加速改變。寶特瓶回收效果有限全球塑膠類廢棄物中,以寶特瓶的回收最為普遍,也通常是價值高的回收料。然而綠色和平調查指出,台灣、韓國、香港三地河川廢棄物,寶特瓶類都排名前3之內,其次是食品包裝等一次性用品,顯見寶特瓶回收的效果並不理想。據統計,台灣河川內最多為寶特瓶類(34.8%),其次為保麗龍等塑膠包材(17.5%),第3多為一次性食品包裝及餐具(16.4%);香港河川內最多為食品包裝(25.85%),其次為日用品及包裝(16.71%),第3多為飲品包裝(15.8%);韓國最多為保麗龍等塑膠包材(82.1%),其次為寶特瓶(15.3%)。其中,台灣政府曾表示:寶特瓶回收率高達97%,然而,寶特瓶仍是台灣河川塑膠垃圾的最大宗。以此次調查為例,蒐集來具品牌資訊的寶特瓶中,統一企業、維他露、可口可樂等企業貢獻將近4成(37.9%)寶特瓶。綠色和平指出,由寶特瓶的案例可以知道,光是末端的回收機制,並無法解決各地塑膠汙染問題,必須由各品牌從源頭減少使用塑膠,改革成重複使用系統,才可朝向在《全球塑膠公約》中的減塑責任。 前一篇文章 Unforgettable Bag 購物享折扣又有效減塑 下一篇文章 玩手機遊戲 救你的心臟救你的肺 熱門新聞 01【時光重逢】墨寶如畫2025.03.2102【詩】春天該做的事2025.03.2503佛光人送童書 陪奧蘭多病童對抗病魔2025.03.2104英國頂大佛學社 參訪倫敦佛光山2025.03.2205佛青閱讀研討 人間歡喜修行法門2025.03.2106積雪發電 再生能源新革命2025.03.2407【經典人物41】義大利男高音 波伽利與他的音樂家庭2025.03.2208UBA 男籃政大獨強 女籃群雌爭鋒2025.03.2109宜蘭.南澳 夢幻嵐靄與潮音 織就山海原圖騰2025.03.2410新山豪雨成災 新馬寺物資馳援2025.03.2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追求財富自由? 先放下購物衝動幸運小鐵魚與小葉子 讓缺鐵症在世界消失低碳生活愛地球(下) 省水 購物 交通 減碳小撇步CO2 碳費開徵 智慧購物省荷包【低碳生活愛地球(上)】飲食 用電 減碳小撇步 作者其他文章除夕老公公 禮物盒溫暖病童心黃麗霙 銀光閃閃相隨永不老2025全球齊步走 禁供一次性旅宿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