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法官在上月做出了國會改革案的判決,認定立法院提出的「國會改革案」大部分違憲,然而根據台灣民意基金會的調查,多數民眾並不接受憲法法庭的這項判決,有高達四成三的民眾不接受,只有三成一的民眾表示可以接受。更甚者是之前大法官做出「實質廢除死刑」的釋憲案,更是違逆八成的民意。看來大法官的威信已經在這幾次的釋憲案中逐漸流失,更引發全民的信任危機。
「廢死案」在國內引起甚大的爭議,尤其是傳統「殺人償命」的法治觀念深入人心,沒有人會認同殺人者可以逍遙法外,還囂張地向受害者家屬示威的。
近年來的殺人案都十分駭人聽聞,不論是小燈泡案、捷運隨機殺人案,都引發社會的關注。近期退休女教師命案被告五度判死後卻改判無期徒刑,更是引起公憤。三十七名死刑犯經過憲法法庭的宣告,似乎可以因此拿到「免死金牌」,確實令人質疑司法是在為社會的「不公不義」樹立新標竿。
有關在野黨提出的國會改革方案,不論是要求總統到院報告、立法院的調查權、官員的藐視國會罪都是民主國家的國會權責設計,大法官卻完全站在執政黨的立場,將這些權力制衡的設計判定是違憲,不只違反五權憲法設立的意旨,將五權制衡的原則一紙抹煞,還把立法院變成紙老虎,無權監督行政權獨大,最後必然形成獨裁政府。
大法官之所以做成這樣違背民意的釋憲結果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大法官的組成幾乎都是「綠友友」,也就是十五位大法官都是蔡英文總統提名的,政治傾向全偏向民進黨,這樣的釋憲結果當然是一面倒,民眾多數不買單的原因,也正是因為支持民進黨的選票只有四成,另外六成民眾支持在野黨,符合立法院的結構。立法院代表最新的民意,司法院竟然違背民意,且超越立法權,確實是民主政治的一大怪獸。
儘管大法官有七位即將卸任,卻還趕在卸任前做出了如此重大的判決,為了挽救大法官結構的不合理,國民黨提出了《憲法訴訟法》修正案,將大法官現有總額修正為法定總額,並將憲法裁判門檻提高為法定總額的三分之二,也就是憲法裁判必須有十名以上大法官參與,且須有十名以上大法官同意才做成憲法判決。
目前有七位大法官人事同意權卡在立法院,若人事案未通過,憲法法庭將因人數不足而實質癱瘓,這是在野黨杯葛憲法法庭一片綠油油的不得已作為。與其釋憲案結果完全依照民進黨的意旨,不如不作為。
然而,在野黨的這項憲訴法修法,卻又遭到一批號稱民間司改團體的抗議,他們痛批修法大開民主倒車,有癱瘓憲法法庭的危險,侵害人民救濟權益,如同兒戲,希望國民黨勿一意孤行。這顯然又是另一批支持民進黨的政治團體發動的抗議行動,這樣的拉鋸只有讓社會更加對立而已。
以現階段憲法法庭的釋憲結果,不只是違背多數民意,已經成為憲政怪獸,引發憲政危機。民眾顯然對釋憲結果不買單,為今之計,只有總統府和行政院對權力稍加節制,提名一些社會能接受的公正人士遞補大法官,否則憲法法庭的公信一旦喪失,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也就此潰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