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立法院長王金平籌組中道和平聯盟,十二月八日舉行成立大會,將發表和平倡議;這是他退休後亟思推廣的內部和諧、兩岸和平心願。
兩岸關係是否張弛有度,攸關台灣安危與發展;民進黨執政與中國大陸不通問訊,民間碩彥和在野黨居多數的立法院,已是兩岸搭橋的關鍵角色。
民進黨蔡英文總統時代,通過《反滲透法》,並修《刑法》和《國家機密保護法》、《國家安全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高築牆約束台灣人赴陸行為、偵防中共協力者、防網攻、防假訊息。
賴清德總統接政後,民進黨立委續提案修法,主張將立委、直轄市及縣市議員納入國安管制人員範圍,去大陸要申請,通過審查始得出境;如在陸接觸對岸特定對象,返台須交代過程與內容。
納管人員還擴及學術領域,或涉及國安和核心關鍵技術的業務人員、曾參與立法院祕密會議接觸機密文件人員、資訊系統重要運營人員。
蔡政府時代,每逢選舉年,議員、里長、社團幹部赴陸旅遊,動輒涉訟,事後雖多判無罪,但國安大帽下的訟累,自能豎起無形之牆,擋住兩岸民間交流。
當下代表多數民意的在野黨委員,主張兩岸應搭橋便民、堆疊善意,反對用羅織性條款規範民意代表等的行旅自由;偵防間諜自有情治單位主責,立法把人民當槍靶,自貽伊戚。
立委認為當家掌權不得民心才生猜防,且遭滲透者不必去陸港澳,改去任何其他國家都可接頭;急修緊箍咒法案,極可能是怕台民赴陸,目睹彼岸成就而心嚮往之。
《天下》雜誌近期推出專題報導:體檢中國製造二○二五超科幻現場。採訪團隊走訪北京、上海、杭州、深圳四地,介紹陸製飛天車、人形機器人大爆發、華為鴻蒙系統贏蘋果、國產AI晶片,直擊中國製造驚人的進展;感想是迎來一個又一個驚奇。
有此感想當非刻意為陸張目,《天下》報導過更多台灣製造業創新,和領先國際競爭者的故事。此刻台灣官方踏不進大陸,媒體的傳真恰可供忌陸政客知彼,進而扶正知己的視野。
大陸處理兩岸關係,對外力如歐美、日本介入,必嚴肅、強硬;對台灣雖威懾,但持續城市交流、文化論壇和惠台利民措施。陸方有信心開放,每年舉辦兩岸企業家峰會、懇談會、青年峰會,近期還安排台商與大陸國營企業媒合會,融和兩岸為一家。
相對看民進黨政府因政治主張,與中共官方無法對接;雖引美、日、歐民主價值聲量,區分兩岸為不同政體互不隸屬,但無法善處近鄰。危疑氛圍使民進黨執政的政府擔心與大陸交往的台灣人(被統戰),擔心政、商、學、企遭滲透,既防藍營,也忌憚縣市政府與大陸交流。
民進黨蔡、賴政府外交主軸是單邊依賴美國,綠營政客既擔心民間疑美,又怕人民對中國欽佩。
處此時局,王金平以在野之身組中道和平聯盟,邀請跨黨派領袖入盟,是搭橋,也是在找尋兩岸和平的做法。希望此舉能緩解雙方執政當局猜防之心,強化民間互助的善心。
政客藉幻影把台灣安全描繪成處處罅隙,把來客當挖角、竊密之徒,把納稅人當成見利忘本的第五縱隊,用極權手段高築牆擋交流,只會陷兩岸於盲昧無解,自招禍患。若真為台灣安全和發展計,搭橋兩岸比築牆鎖島,更符合安全本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