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林衡道 撰文/邱秀堂
日本船隻的名字,都是叫「某某丸」。如日據時期,自台灣基隆開往日本神戶的船,有蓬萊丸、扶桑丸、大和丸、朝日丸等等。自日本下關開往朝鮮釜山的連絡船,則是景福丸、昌德丸。
「蓬萊」是指台灣,「扶桑」是古代日本的雅稱,「大和」是古代日本的國名,「朝日」就是旭日,乃日本視為最神聖之物。「景福」是指韓國首都京城(後稱漢城,現正名首爾)的王宮──景福宮,「昌德」是指京城另一座王宮──昌德宮。上述船名,皆頗為古色古香。
當時,一般台灣人對於以上船名都感覺很奇怪,為什麼要叫某某丸?即使在台的日本人,往往也不知為何船隻要叫做「丸」?
其實,丸本來是貴族男子的幼名。日本平安時代(約中國宋代)以後,貴族乃至武士的兒子,幼名都叫某某丸,例如牛若丸、鬼若丸、茶茶丸等。
另外,某某丸相傳乃是船神的名字。日本建造大船巨舶航行中國海,始自奈良時代(中國隋唐時代)遣使前往中國,只是當時航海技術尚不成熟,乘坐遣使船過海往往要冒著生命危險。
古代,任何民族都相信船有船神,日本人當然也信仰船神。為祈禱航海的安全,官家的船大多由朝廷賜名為某某丸,並隆重予以祭祀,同時由朝廷贈與官位,如正一位、從一位之類。因此今日日本人相傳,將船命名為某某丸,就是古時祭祀船神的遺習。
古代中國人也相信船有船神,而且是女神。端午節龍舟競渡所用的龍船,從前船尾必畫有一塊黑色的圓形,稱為「船陰」。以前的人認為,女陰有強大的驅邪功能,畫於船尾,是為了藉以驅逐水鬼,以求行船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