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5號探索月球採取土壤樣本模擬圖。圖/法新社、美聯社
從月球軌道看月球表面和遠處的地球。圖/法新社、美聯社
編譯/潘楠慕
隨著多國紛紛投入月球探測,這個地球衛星的歷史也漸漸被揭開。根據中國大陸一份研究,當地球上還有恐龍存活的年代,月球火山活動依然活躍,而關鍵證據就是大陸月球探測器「嫦娥5號」從月球採集到的3顆小玻璃珠。
這3顆小玻璃珠是嫦娥5號2020年底帶回的月球土壤樣本一部分,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對這些玻璃珠進行化學成分鑑定,發現月球上的火山活動一直持續到約1億2000萬年前,比之前認為的年代還要晚得多。
這份研究報告9月在《科學》(Science)期刊發表。嫦娥5號採樣地點為月球近地面(正面)。進行這項研究的中科院地質地球所研究員王碧雯指出,研究的挑戰在於辨識玻璃珠成因,過去根據美蘇採回之月壤樣本已知,可利用硫同位素特徵,區分玻璃珠是因火山活動還是隕石撞擊形成,研究團隊據此從大約3000顆比針頭還小的月壤玻璃珠,找出3顆為火山玻璃珠,再經鈾—鉛同位素定年確認形成於1億2000萬年前。
火山岩漿活動是月球熱演化的重要證據,岩漿活動停止代表月球失去內部動力,也就是地質意義上的「死亡」。之前分析嫦娥5號採集的月壤曾認為,月球火山在20億年前沉寂,這次新研究把這時間點延後大約19億年。
美國非營利「月球與行星研究所」(LPI)高級科學家史托帕爾(Julie Stopar)說,「這有點令人意外」,2014年美國航太總署(NASA)月球勘測軌道探測器(LRO)也曾探測到,月球可能在更近期仍有火山活動的跡象,但是嫦娥5號這批玻璃珠是首批實體證據。大陸中科院副研究員何雨陽表示,他們的研究有助於了解地球等行星和衛星的火山活動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