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起源新見解 雨水催生地球最早細胞 編譯/潘楠慕 |2024.11.10 語音朗讀 462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雨水可能是地球早期生命形成的幫手。圖/法新社、美聯社雨水滋潤萬物生命。圖/法新社、美聯社研究呈現出水和地球生命演化的關係。圖/法新社、美聯社要形成雨水不可或缺的雲層。圖/法新社、美聯社 編譯/潘楠慕 今日所知的生命以細胞的形式存在,當中有去氧核糖核酸(DNA)、核糖核酸(RNA)、蛋白質和其他分子。但是地球上最早出現的細胞,是如何形成的?一份近期發表的研究報告認為,雨水可能扮演了關鍵角色。這項研究是以多名學者先後在這方面的研究為基礎,進一步探究與驗證後的成果。約40億年前地球上生命初萌芽時的細胞結構相對簡單,為了了解這些所謂的「原始細胞」(protocells)如何形成,數年前一些科學家嘗試在實驗室重建原始細胞。許多這方面的研究推測,原始細胞可能只包含RNA,RNA除了和DNA一樣能夠儲存遺傳訊息,還能折疊成複雜的形狀,變成切割或結合其他分子的工具,若RNA能攫取遺傳基本構件進行自我複製,原始細胞或許就能透過這樣的方式繁殖。建構原始細胞的一個挑戰是選擇用什麼物質包裹細胞。現代細胞有細胞膜嚴密控制分子進出,但是這種機制會阻礙原始細胞取得生長所需分子,於是科學家思考,原始細胞可能在沒有細胞膜的情況下形成,並根據此假設,在實驗中創造內含RNA液滴,但是溶液中的RNA液滴無法維持穩定,久了會融合在一起,就像油滴在水面上,最終會融合成一層薄膜。芝加哥大學博士後研究員、化學工程師艾格拉瓦(Aman Agrawal)在2018年偶然發現解決方式。當時他正在研究利用合成化學物質製成液滴,希望這些液滴能成為可生產胰島素等重要人體化合物的微型工廠,但首先須維持液滴穩定。他無意間發現,純水能使化學物質液滴保持穩定,水促使液滴外層分子相互連接成網狀結構,「你可以想像這些液滴周圍形成了一張網」。艾格拉瓦的研究在2021年引起曾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的芝加哥大學化學家索斯塔克(Jack Szostak)注意,索斯塔克長期研究原始細胞,他推測水可能也能使RNA液滴變得更穩定,於是與艾格拉瓦合作,實驗將RNA和其他化學物質與純水混合後,形成RNA液滴,在溶液中搖晃使液滴分裂,就像細胞分裂的雛形,之後又利用水,成功讓這些液滴穩定地存在數天。兩人合作的這份研究8月在《科學先端》(Science Advances)期刊發表。科學家據此進一步推測,地球早期的降雨可能提供形成RNA液滴並維持其穩定所需的水,休士頓大學研究生馮特杜(Anusha Vonteddu)收集雨水實驗,證實了這個假設,而且即使模擬40億年前地球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高,當時雨水酸性可能更高,這些RNA液滴仍能形成並保持穩定。加州大學化學生物學家狄瓦拉吉(Neal Devaraj)指出,實驗中僅是簡單的混合和搖晃含有RNA的雨水,便能製造穩定的RNA液滴,「你可以想像這是在早期地球會自然發生的現象」,這項研究為探索地球生命起源提出了新的見解。 前一篇文章 吐瓦魯將沉沒 爭取保有海域主權 下一篇文章 月球火山沉寂年代 推遲19億年 熱門新聞 01商家貼女子瞪眼照 防盜效果勝監視器2025.05.1402佛光山開山59年 佛光人集體創作 共建人間淨土2025.05.1603佛館、南藝大簽署合作 館校合作續添新頁2025.05.1604核三今除役 台灣邁入非核家園2025.05.1705馬鈴薯、酸菜易被誤解 實有益腸道健康2025.05.1606【時光重逢】 聽無,聽有,聽見花朵2025.05.1607國際蔬食文化節 買氣人氣強強滾2025.05.1708多倫多佛光山皈依典禮 弘法本土化有成2025.05.1709海底蝗蟲肆虐 東沙珊瑚礁恐消失2025.05.1510【悅讀人生】我的出家同學2025.05.16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新視野號揭祕 宇宙光芒來自星系男主內女主外 陸漸接受新趨勢非洲大學生 翻轉外界刻板印象金業管理新挑戰 職場Z世代渴望被重視魚礁搭自主載具 增生物多樣性雞心蛤外殼 發現獨特生技材料 作者其他文章新視野號揭祕 宇宙光芒來自星系男主內女主外 陸漸接受新趨勢非洲大學生 翻轉外界刻板印象金業管理新挑戰 職場Z世代渴望被重視魚礁搭自主載具 增生物多樣性雞心蛤外殼 發現獨特生技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