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長云
一對新人在一場訂婚宴中遲到了,好不容易等到禮車開過來……
新娘趕緊出車門,雙手拎著粉紅禮服,奔跑至會場,新郎緊跟在旁。我這小小的新娘親友兼接待人員也跟著跑起來,並將他們倆擋在門口:「新娘要用走的,妳深呼吸、整理一下,慢慢走進去……」我只管著示意慢下來,接著引他們入場,某個堂哥順勢帶頭鼓掌,其他賓客也跟著響起掌聲。
「耶!算是很不錯的入場。」我心底跟著鬆了一口氣。
那場婚宴沒有安排場控人員,但我很「習慣」扮演這樣的角色。那時,我穿著一個「工作人員」的身分,在筵席中穿梭著,吃得不多,心底卻很是踏實。不過,這似乎成為我出席親友婚宴的最後一場,比起思考要和同席的友人寒暄什麼的狀態,我好像需要穿一個「工作人員」的身分在現場奔走才會自在。
我想起我大學參加社團,加入幹部行列。起初我懷著私心,想圓一個回家鄉小學辦營隊的夢,後來只有九個人一同並肩作戰,是一支九位大學生面對五十幾個小朋友的團隊。我無心經營夥伴們的寒暄問候,機械式地執行開會、跑公文、討論流程、排練台詞、上培訓課等等。我重複地,穿上一個「工作人員」的身分而感到踏實自在。
「喂,某某要結婚了,妳要不要去?」有幸後來,這些曾並肩的夥伴還記得這個有點機械、有點無情的我,又後來,其中一位夥伴也分享他女朋友的照片。我打趣地學某部戲劇的主角台詞說:「如果你們要結婚的話,要記得跟我講喔!我不會去,但紅包一定會到!」
如果不是穿著「工作人員」的身分,我還真沒敢出席,我只敢用紅包禮金借花獻佛,嘴裡說著很開心他們找到歸屬,事實上是想到他們當年一起幫忙圓夢,心底很是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