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七個月的鏖戰,基隆市長的罷免投票終歸失敗。在藍營全軍總動員之下,謝國樑保住了市長寶座,同時也阻卻了明年大罷免潮的第一張骨牌倒下,不致產生破窗效應。這件事給執政黨的最大警惕就是應該好好執政,不要總是想一些撇步、奧步,意圖透過改變少數執政的結果,逆著民意為所欲為,如此不僅違背民主法治的基本原則,更將為人民所唾棄。
賴政府從五月執政以來,至今沒有端出半項政績,反而是處處與在野黨鬥爭。賴清德總統於國慶晚會提出「祖國論」後,就不斷挑釁中國大陸,同時透過話語武裝台灣人民,大陸於十四日展開聯合利劍軍演,加緊對台灣的圍島封鎖,同時出動海警船對台灣宣示治權,蟒蛇戰略持續纏繞緊絞,可以隨時封控台灣的對外海空交通,使得兩岸關係陷入空前緊張狀態。
賴政府對在野黨的鬥爭更是沒有一刻鬆手。除了對民眾黨主席柯文哲的政治獻金、競選經費展開司法偵辦之外,更因京華城容積放寬,以圖利罪嫌收押柯文哲,削弱藍白聯手戰力。於此同時,對藍營的基隆市長謝國樑展開罷免投票,意圖在明年鎖定得票較低或是有實力的藍營立委進行罷免,例如針對台中市的黃健豪、羅廷偉,就是劍指盧秀燕,削弱她參選總統的能量。
另一個目標則是罷免掉幾席藍委後成為國會第一大黨,甚至重返多數黨。
在行政權與立法權的平衡上,不顧憲法立法旨意,也不管民主原則,更不顧朝小野大的現實,一應採取鬥爭模式。從國會改革案開始就拒絕立法院提出來的方案,覆議不成由四個機關提請釋憲,再由全是自己人的大法官做成有利於行政院的決議。
緊接著下年度總預算案遭到立法院退回,行政院亦不思依照立法院的意思重新編列預算,反而採取兩手策略,一方面譏諷在野黨立委,一方面又透過立法院長韓國瑜邀集朝野立委吃和解飯,結果可想而知。
賴政府和卓內閣上任以來,鬥兩岸、鬥在野、鬥黨內,整個思惟都是在鬥爭,搞得社會紛擾不堪,兩岸兵凶戰危,對整個台灣一點好處都沒有。
民眾最在意的能源政策不但沒有改善,核電討論了半天,虛晃一招,結論是回到原點,結果是電價不斷上漲,還要繼續高額補貼台電,導致高科技業對電力沒有信心,紛紛出走。
民眾最關切的居住正義也因為新青安政策搞得天下大亂,不但未能讓青年安心買房,反而刺激房價再漲,央行不得不祭出最強限貸令,結果又搞到各大銀行緊縮貸款,致使買屋青年面臨違約斷頭之苦。這樣反覆無常、部會之間沒有溝通協調、沒有一貫長遠目標的政策,執行起來自然不能順遂。行政院新手上路,一切都不熟悉,還不肯接受立法院的建議和監督,能夠成事嗎?還談什麼福國利民。
卓榮泰院長才幹平庸,沒有什麼行政資歷,更談不上雄才大略,一切聽命於賴清德而行事。今天兩岸關係疏離乃至對立,朝野之間惡鬥不合,根源當然在賴清德總統的意識形態和行事風格。然而,卓榮泰既然擔任最高行政首長,自當有一套治國理念和治國方略。而終止朝野惡鬥,回歸正常施政是卓內閣執政的第一堂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