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風景】一世手足情

文/梁純綉 |2024.10.08
362觀看次
字級

文/梁純綉

鄰居王伯伯八十五歲,太太往生了,子女不在身邊,但他仍每天下廚,尤其晚餐總特別豐盛,為什麼呢?原來王伯伯的哥哥和他住在同一條街上,也是獨居。王伯伯希望哥哥多攝取一些營養的食物,期待兄弟二人好好話家常,於是每晚張羅好飯菜,就會提到哥哥家,兩人共進晚餐。

我曾當面誇獎王伯伯,可不是,雖身軀已佝僂,還想照顧兄弟,真應了「半世父母恩,一世兄弟情」這句話。

王伯伯說:「小時候,兄弟是最重要的伴侶,長大後,各為前途及家庭打拚,對方的身影淡出了。而今垂暮之年,驀然回首,自己還擁有兄弟,這是上天給的恩賜,不是該好好珍惜嗎?」

王伯伯的分享,讓我想起年輕時即滯留異鄉的叔叔。

十年前,父親的身體開始走下坡,除了就醫,幾乎足不出戶。叔叔得知後,每天早晚各打一次電話給父親,十年如一日,直至父親往生。

兩位皆已耳順之年的大叔,天天「煲電話粥」,有此必要嗎?我發現,父親每天早上十點左右,和晚上約八點的時間,他就會走向電話旁的座位,表面上是看電視,眼角卻瞄向電話。

當電話一響,父親立即接起話筒,然後呼喚叔叔的小名,雖然只有兩個字,聲音卻特別清亮。聊的無外乎是小時候的玩伴,現在如何如何;以前喜歡吃的食物,由於對身體有礙,現在不敢碰;最後叮嚀彼此要保重。交談的內容千篇一律,但放下電話筒的父親,臉龐多了幾分生氣。

現在想想,叔叔的電話熱線,為父親的黯沉餘生帶來光源;父親走時,顯得安詳,其中必有手足的關心帶來的圓滿。

三十餘年前,我住院生產,疼痛了兩天,仍未分娩。舍弟於子夜一點來探望我,他幫我擦拭額頭上的汗水,握著我的手說,辛苦了;又表示帶了熱騰騰的水餃,要我吃一些補充體力。我痛苦難耐,搖頭拒絕,舍弟親自餵我,我勉強嘗了一個,嘴裡居然全是苦味;但弟弟的殷切,讓我油然升起勇氣,堅信即將度過難關,這就是手足。

有手足的關懷,很幸福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