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熹
有這麼一個故事:一對母子住在山上,母親每天都必須砍柴拿到山下去賣,有時候還會做點針線活,勉強讓自己跟孩子溫飽。當兒子十七歲,母親請孩子幫忙砍柴拿到山下去賣,自己則留在家中做針線活、除草種菜,希望可以多賺點錢,好給兒子討門媳婦。
兒子不情不願地挑柴下山賣,回來後,就把錢往桌上一扔,直嚷著這工作又辛苦又累,賺不了幾個錢,還累得要死!聽見兒子這樣說,隔天,母親又自己上山砍柴,下山賣柴。
有天,早已年邁體衰的母親,在崎嶇的山路不小心滑倒,兒子傍晚尋來時,看見母親躺在地上的模樣,痛哭失聲,驚覺自己的不肖。隔天,不用母親交代,天還未亮透,兒子便出門工作。很快的,母親身體逐漸轉好,又開始做些女紅,摘些山裡的野菜,讓兒子拿下山去賣。兒子身強體壯,工作效率又快又好,砍的柴多,賣的價錢也好,母子倆生活愈來愈好。
後來,兒子娶了媳婦,一家三口的重擔,全落在兒子身上。儘管如此,兒子不但不喊苦,反而忙得很開心。
母親見兒子忙得起勁,心裡雖然安慰,卻也擔憂。有天,她對兒子說:「兒子啊,別累壞了身子,我記得你以前不喜歡砍柴的工作,現在怎麼做得這麼起勁?」兒子說:「剛開始的時候,您叫我砍柴,我只覺得煩,得要做事,覺得特別累。後來您摔傷,我才猛然驚覺,該換我照顧娘,就算多扛一些柴下山賣,也不覺得累。娶了媳婦後,我一心只想著讓妳們過上好日子,每天扛上肩的柴愈多、愈重,我的心裡就愈開心。」
「兒啊,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母親問。兒子搖搖頭。
「這是因為你心智成熟了的緣故啊!」 母親說。
學會面對生活中的擔子,可以讓我們產生力量。逃避,只會放大生活的重擔,無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人的一生,會面臨許多不同的問題,如果不設法解決它、跨越它,只會對自己跟身邊的人造成更大的痛苦。當我們遇到問題時,不妨冷靜面對,先釐清問題,再思考要如何承擔這個問題所帶來的重擔,只有如實面對,才能讓肩上的擔子不再感到那麼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