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黃朵而
大徹大悟很難,但每天有一點小小的開悟是可能的,每天想通一些小小的道理,一生中,就是不斷用心去開悟。各行各業的人在生命當中,都有所悟,也影響著周圍的人,來聽聽他們如是說……
01
李孟遠16歲時就成為射擊國手,2010年征戰廣州亞運,不料,隔年他的恩師蔡白生離世,讓他一度陷入低潮,甚至想離開射擊運動;所幸,在家人不斷的鼓勵下,他鼓起勇氣重回靶場,並在今年巴黎奧運帶回一面銅牌。李孟遠表示:
「我不是天分很好的選手,主要就慢慢進步、慢慢努力,才會愈來愈好。」
02
蕭霖投身杏壇逾20年,2003年進入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任職,不僅致力教學,更無私關懷學生需求,例如舉辦「機車道髮夾彎追焦日」,提升學生對機車騎乘安全的重視等;他還串聯學校與地方,以專業協助中小學提升辦學績效。蕭霖期許自己:
「繼續以熱情和專業服務教育事業,改善社會與學校的聯繫,加強與地方串聯,推動更多的公益活動。」
03
南韓品牌「TUKATA」起源於創辦人鄭夏榮到泰國當孤兒院義工時,發現許多人寧可把布娃娃丟掉,也不願捐給弱勢孩童;深受啟發的他,2017年成立品牌,專門打造各種療癒的蔬果娃娃,商品全是設計師們親手縫製。鄭夏榮表示:
「創作這些療癒的作品,是希望大家看到時都會忍不住嘴角上揚。」
04
歌手江蕙9歲就開始走唱生涯,一步一步成為台語天后,沒想到2015年她因為罹癌,不得不引退,過程一度生死交關,甚至還有肺栓塞、大出血等症狀,連嗓音都受到影響;所幸,9年過去,她已重拾健康,並受邀在今年國慶晚會演出。江蕙希望自己能鼓勵病友:
「樂觀或許不能戰勝病魔,但是積極勇敢正向的心情,能使得機會變成無限大。」
05
10年前,高雄青年國中輔導主任陳凱強在校內推動愛心麵包計畫,媒合社區店家提供的麵包,送給校內的問題孩子或中輟生,鼓勵學生回校學習,至今已發出逾1.3萬個麵包,上千名學生受到鼓勵,稱他是「麵包超人」。陳凱強說:
「有能力幫助他人,是一種福氣。」
06
「景泰藍珀晶畫」是中國大陸非物質文化遺產,劉晶濤是代表性的傳承人;她的景泰藍珀晶畫可調製出200多種色彩,作品經過水晶封灌後晶瑩剔透;除了精進技藝,她也樂於傳承,30年來,已培養出100多名景泰藍文化繼承人。如今55歲的劉晶濤表示:
「我最大的心願是把這一技藝傳授給更多的人,讓古老技藝更好地傳承下去。」
07
因父親患有小耳症,徐士哲從小就理解先天性顱顏疾病患者的辛苦,今年父親節前夕,他花了26天,完成台北至屏東共461公里的徒步行程,沿途向民眾介紹唇顎裂、小耳症等顱顏相關病症,並募得7.6萬元,善款全捐給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徐士哲認為:
「多個人認識顱顏病症,就能減少一次的不友善狀況發生。」
08
因為家境清寒,王登清國小畢業就開始工作,直到事業有成之後,他才重拾興趣─學畫;10多年來,他從最基礎的素描,一路學到油畫、壓克力、抽象畫等,甚至還能開個展,他也在繪畫中找到自己。走過辛苦打拚歲月的王登清表示:
「沒有好學歷,但是我有豐富的人生閱歷!透過繪畫『明心見性、看懂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