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南北】海內四大名剎:泰山靈岩寺 文/郭詠澧 |2024.09.18 語音朗讀 100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歷代高僧圓寂後所造之墓塔林。圖/郭詠澧千佛殿羅漢像被譽為「海內第一名塑」。圖/郭詠澧靈岩寺地標辟支塔。圖/郭詠澧 文/郭詠澧山東省濟南市泰山西北麓,有一座風景秀麗的「海內四大名剎」之首──靈岩寺,始建於東晉,北魏時期重建,至唐代達到鼎盛,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唐代高僧玄奘曾於寺內翻譯佛經,四周群山環抱,千年古樹高聳入雲,環境清幽恬靜。靈岩寺在佛教界的地位十分崇高。唐高宗和武則天封禪泰山時,曾到寺中上香;清朝乾隆皇帝東巡時,更曾八次至靈岩寺祈福,欽定「鏡池春曉」、「方山積翠」、「明孔雪晴」等靈岩勝境共八景,並逐一為之賦詩。靈岩寺主要建築包括辟支塔、千佛殿、大雄寶殿等。辟支塔是一座高五十五‧七公尺、八角九層十二檐的樓閣式青磚建築,建於宋代,完全由百姓捐資,歷時六十三年建成。九層塔檐上的八尊金剛精巧絕妙,石築基座有四十幅古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皈依佛門的浮雕蓮花,亦保存完整,北宋文學家曾鞏曾吟詩讚曰:「法定禪房臨峭谷,辟支靈塔冠層巒。」不但是靈岩寺的標誌性建築,也是華北地區最古老的一座佛塔。千佛殿建於唐貞觀年間,現存木造結構為明代所建,正殿供奉通體貼金的「三身佛」,四壁有上千尊木雕小佛像。而其中最值得觀看的,是四十尊大型泥塑羅漢像,三十二座製於宋朝,八座成於明朝。一九八二年修復時,發現這些彩塑羅漢竟如人體一般擁有腹腔,用絲綢做成五臟六腑,並放置五銖錢、開元通寶和宋代前三朝的銅幣,以及銅鏡、書墨題記等物。四十羅漢端坐大殿,表情逼真、姿態各異,形態栩栩如生。偉大的工匠以黃泥為驅、礦彩為魂,每一具羅漢都在表達不一樣的故事:有的低眉俯首,有的側耳傾聽,有的與人交談,有的閉眸沉思,有的慈眉善目,有的笑容可掬;所著袈裟貼體自然,線條流暢明快,織物質感真實生動且顏色鮮豔。梁啟超看到如此震撼場景,譽其為「海內第一名塑」,並親筆寫下碑碣。寺院內有一墓塔林,自唐宋至明朝共有一百六十七座、碑刻八十一座,是歷代高僧圓寂後所造的墓塔,石質材料結構細緻,造型各異,展現出豐富的雕刻技巧,精美絕倫。人們還可自墓塔的鐘鼓石形判斷僧人圓寂時辰,中午之前圓寂者雕刻成鐘形,中午之後圓寂者雕刻成鼓形,體現出「暮鼓晨鐘」的寓意。另外在辟支塔西側,有一座高五‧三公尺、寬三‧七四公尺,高大巍峨、方方正正的四門墓塔,乃是於唐代貞觀年間創建千佛殿、御書閣,功績斐然的靈岩寺住持慧崇之墓。墓塔的四面石門上,有獅頭、武士、飛天、樂伎等精巧浮雕,東面是一個人推門而入,西邊則是一人掩門而出。兩面浮雕相互對應,意味著人從日出的東門進來,步入人生的輝煌階段,自日落的西門出來時已然老去,藉日出日落、一進一出寓意人的一生,讓梁思成和林徽因也對此建築藝術讚不絕口。靈岩寺所藏的文化瑰寶,雖經過千年風吹雨打留下了風霜的痕跡,但無損於它的魅力。明代文學家王世貞有「登泰山不至靈岩不成遊也」之說,吾人造訪東嶽泰山,怎可錯過靈岩寺!註:山東濟南靈岩寺、浙江天台國清寺、江蘇南京棲霞寺、湖北當陽玉泉寺,並稱中國海內四大名剎。 前一篇文章 【長期徵文】 下一篇文章 【歷史點滴】從東沙島海人草開發 談南海主權爭議 熱門新聞 01談經典之鑰 肯定我是佛2025.10.2602【白色墨水】喜色忘形的藝想世界2025.10.2603國道唯一紅綠燈路段 將改高架道2025.10.2504峨眉湖畔茶席 品茗賞美景2025.10.2505星雲大師全集⑲【佛教管理學②】禪門的管理法③2025.10.2506佛光山在家戒會 海內外戒子行佛2025.10.2707白宮宣布 習川會10月30日APEC 峰會登場2025.10.2508【小土豆日記】泡麵來襲2025.10.2709公務員違規赴陸 明年7月1日開罰2025.10.2510藝術鐘林2025.10.2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課本沒有的歷史】 孤軍營裡的疑案【民俗資產】 文昌筆的祝福【寶島踏查】新竹湖口老街天主堂【黑白之間──謝輝龍書法創作個展】茶禪一味【大江南北】梧州龍母廟【藏在剪紙中的故事】上海星雲文教館美術館 作者其他文章【佛門攬勝】中川第一禪林:四川綿陽聖水寺【佛門攬勝】鬧市裡的禪意祕境──鄭州大觀音寺奇妙有趣 無花果二進制到三進制【穿越古今】跨度十萬年的 廣都博物館iPS細胞 創造人工心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