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洪秀(右一)與民族婦女交流苗繡技藝。圖/新華社
焦洪秀(右一)與民族婦女交流苗繡技藝。圖/新華社
文/記者駱飛
焦洪秀的作品近日獲得了國際藝術設計大獎。「根植於民族文化的作品,也能與世界『對話』,讓我更有信心做好非遺文化的傳承發展。」談及獲獎,焦洪秀特別欣慰。
在今年由法國設計業聯合會主辦的二○二四第三屆FA國際前沿創新藝術設計大賽(中國賽區)上,焦洪秀帶去兩幅以苗繡元素為主的時尚繪畫,在一萬三千多件有效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分別獲得大賽專業組金獎和銅獎。
其中,金獎作品名為《錦繡之旅》,焦洪秀將傳統苗繡中人物、花鳥等紋樣創新性地進行幾何化呈現,以更富設計感的時尚手法將苗繡文化與現代元素相融合,描繪出苗族人當下的美好生活。
傳承任重道遠
地處大陸西南腹地的貴州省是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民族文化資源豐富。苗繡入選了中國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三十九歲的焦洪秀成長於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凱里市爐山鎮洛棉村。自幼看著母親染布、刺繡、縫製衣服,焦洪秀對苗繡等非遺文化充滿興趣。
大學本科學習美術設計的她,始終保持著對民族文化的熱愛,一直努力找尋更大的平台宣傳苗繡等非遺文化,傳承民族手工技藝。
到大學進修,提升專業水平;跨越多個民族村寨,訪問非遺傳承人;相繼經營文創店、成立公司……最近這十年,焦洪秀奔走在民族文化傳承發展的路上。
「大眾對民族手工產品的熱愛,讓我看到了民族手工的廣闊市場。但苗繡等傳承人的青黃不接,也反映出民族文化傳承保護任重道遠。」焦洪秀說。
二○一八年,焦洪秀成立文創公司,主要從事民族傳統特色手工藝人才培養及相關產品研發銷售。
每年,焦洪秀都會接待不少研學、考察的團隊。她也受邀到很多地方開展培訓。截至目前,焦洪秀累計參與培訓了七百多人次。她也因此被聘為貴州省婦聯「錦繡計畫」智庫專家,並於二○二三年獲得貴州省「最美繡娘」、省級「鄉村工匠」等榮譽。
「除了指導大家熟練地掌握刺繡等技藝,我更希望能給大家帶去新的設計和創作理念,在傳承苗繡的過程中,也能更好地擁抱時尚。」焦洪秀說。
變身「指尖經濟」
在她的工作室裡,不僅展陳著高端訂製的民族服飾,也有很多融入了刺繡、蠟染等非遺元素的日常用品。「苗繡的可塑性很強,不僅可以是民族服裝的經典裝飾,也能成為諸如抱枕、箱包、鞋帽等日常用品的時尚搭配。」焦洪秀說。
為了讓民族非遺文化從「指尖技藝」變成「指尖經濟」,賦能鄉村發展,近年來各級政府對苗繡等非遺文化的保護、傳承力度愈來愈大。
自二○一二年以來,貴州省相繼出台了《貴州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等多部地方性法規。此外,貴州還積極搭建國際展示平台,如二○二三年九月在義大利米蘭主辦《中國苗.藝術展》,向世界展示了紋樣圖案繁複精美、手工工藝細膩精湛的苗繡作品。
貴州省凱里市銀繡專班辦公室負責人劉睿說:「苗繡等非遺文化傳承既需要保留原汁原味,更需要和當代審美相結合,將傳統技藝和數字化、智能化生產線相結合,才能更好地融入日常生活、時尚潮流。」
新華社港台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