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二十八歲「小花」整天久坐辦公室,下班後常狂點炸物當消夜,結果上個月出現肛門搔癢症狀,她不以為意,直到發現小便後馬桶竟出現「滿江紅」,內褲也會沾上血絲,驚覺恐是痔瘡找上門,就醫檢查後評估屬內痔第三期,醫師建議保守治療,但她不想「每天上廁所提心吊膽」,決定安排手術改善,術後也讓她找回好心情。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大腸直腸科主任江驊哲表示,痔瘡是肛門常見的疾病之一,主要是因肛門處血管及軟組織(又稱「痔瘡組織」)隨著排便習慣不佳、懷孕生產、年齡增長而逐漸鬆弛老化,一旦又有飲酒、吃辛辣食物,或者整天久站久坐,都會導致肛門壓力過高,造成痔瘡組織充血、脫垂,嚴重時,甚至會「掉出」體外,令人整天坐立難安。
但為何痔瘡患者會出現馬桶滿江紅情形?江驊哲以患者「小花」為例指出,因女性必須採取坐姿如廁,因此即使只是小便,腹部及骨盆腔也都會出力,造成下腹腔壓力增加,萬一本身痔瘡已經很嚴重,加上腹部用力排尿,痔瘡組織也會破裂滲血,輕則沾染細微血絲,嚴重的話可能會血流不止。
醫師評估小花的痔瘡病程為內痔第三期,建議採用保守療法即可,如外用塞劑或藥膏,搭配飲食生活習慣調整;但患者考慮後,認為痔瘡已造成生活極度不便,因此主動提議願意接受自費雷射消融手術治療。
江驊哲建議,民眾平時務必要攝取足夠水分和高纖蔬果,遠離抽菸、酗酒及適度運動,尤其要養成正確且規律的排便習慣,不要上廁所時追劇滑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