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事館】清代的蒲松齡(上)

文/陳韋哲 |2024.09.06
643觀看次
字級
圖/Ming

文/陳韋哲

你喜歡聽鬼故事嗎?最近在電影院上映的國片《鬼才之道》,描繪了一個只有「鬼」才會知道的世界與價值觀。從這幾周熱烈的票房成績來看,人們對於鬼怪世界的好奇心,可以說是古今皆然。

中國古代,在「子不語怪力亂神」的緊箍咒底下,文人社會對於鬼怪故事的好奇心,往往會被「文以載道」的道德感和「修齊治平」的科舉取才制度所禁錮,一般狀況底下,只能偷偷地傳閱和書寫旁人甚或是自身的靈異經歷,而羞於將這類嗜好公開展示在他們的公眾形象上。

然而,這對於一生在科舉考場上屢屢遭遇挫敗的蒲松齡來說,或許正巧是一個抒發的出口。蒲松齡是明末清初的一位失意文人,在中國古代專制社會的狹隘價值觀當中,「失意」僅僅意味著你在世俗的科舉考試裡,無法獲得令人滿意的成績,但這並不表示你就是一個沒有文學價值跟其他社會貢獻的人。

蒲松齡,字留仙,山東淄川人,世稱「聊齋先生」。就跟當時許多讀書人一樣,他一生熱衷功名,即使經歷過明清之際的國家動盪與政治變革,仍舊不改其初衷,依然希望可以透過科舉考試的成功,來證明自己的才華與所學。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