狹窄的小巷裡,幾棟老舊房子緊密地排列,每一面外牆上都塗滿了五彩斑斕的畫作,有的早已斑駁褪色,有的卻鮮豔如新。整條巷子瀰漫著刺鼻的油漆味與顏料味,令人聞之作嘔,在這樣的環境中,一名步履蹣跚的男子卻若無其事地走進了其中一棟建築。
廖祐誼/桃園市經國國中八年五班
廖祐誼/桃園市經國國中八年五班
狹窄的小巷裡,幾棟老舊房子緊密地排列,每一面外牆上都塗滿了五彩斑斕的畫作,有的早已斑駁褪色,有的卻鮮豔如新。整條巷子瀰漫著刺鼻的油漆味與顏料味,令人聞之作嘔,在這樣的環境中,一名步履蹣跚的男子卻若無其事地走進了其中一棟建築。
那是一棟不高也不寬敞的舊樓,空間被硬生生隔成無數狹小房間。他慢慢地爬上幾層階梯,推開自己的房門,儘管每間房都住著互不相識的人,但他的房門從不上鎖,不是因為治安良好,也不是因為忘記,而是因為他覺得沒必要。在這小房間裡,除了鋪在地上的睡墊與散落一地的畫具,幾乎空無一物。沒有值錢的東西,又何必害怕失竊?若真有值錢之物,他又怎會住在這樣又窄又破的地方?
「今天也不行啊……」他低聲歎息。
他曾有機會過著穩定的生活,雖然不富裕,至少三餐無憂。但年少輕狂的他,不顧旁人勸阻,毅然選擇追尋夢想——成為一名畫家。他不曾後悔,因為那時的他深信,唯有為夢想而活,生命才有意義。
可是,當他真正投身其中,才發現為了夢想,他得犧牲多少?而像他一樣懷抱熱情、踏上這條路的人,又有多少?這條追夢之路,何其艱辛,他無數次被現實打擊,熱情逐漸消磨。他想念家鄉,卻早已無家可歸。於是日復一日,他困在這狹小空間裡創作,靠著僅存的一點點希望苦苦支撐。
他努力相信,這世上仍有奇蹟;相信會有人看見他的堅持與獨特。只是,在這惡劣的環境裡,在日夜勞動之下,他的身體逐漸不堪負荷,到了這一步,連最堅強的人也會失去希望。他,快要撐不住了,但他還想再畫最後一幅畫。
畫下他的痛苦,畫下他的寂寞,他拖著滿是顏料的雙手,執起畫筆。寒冬的夜裡,他靠著微弱的月光揮灑生命,只希望在離世前,完成一幅完美的畫作。太陽即將升起,畫面也漸漸成形,就在最後一筆之際,他的手一鬆,畫筆「啪」的一聲掉落,他卻再也無力撿起。
「神啊……至少讓我把它完成吧……」這是他臨終前的最後一個念頭。他一無所有,所以無懼失去;但那幅未完成的畫,成了他死前唯一的遺憾。只是,他再也感受不到遺憾了。
幾日後,他的屍體被人發現後,草草掩埋,連一塊墓碑都沒有,因為沒人知道他的名字,也沒人覺得值得費心。而他的遺物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幅未完成、少了最後一筆的畫。這幅畫,被後人賦予了他從未想像過的意義,那最後的空白,被視為「象徵現實的不完美」,成了傳說中的「神來一筆」。這幅畫最終以高價賣出,價值足以讓人衣食無虞一生——卻無人知曉作者是誰。
至於這幅畫,則是被後人這樣介紹:「一位優秀的創作者,以生命完成的真相。」
然而,他從未被視為藝術家,甚至從未明白這所謂的「真相」究竟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