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kimi
文/露
我們對細菌或病毒的印象,總是連結到負面的訊息,「感染、致病、傳播……」似乎已經成為了牠們令人反感的代名詞。然而,牠們真的那麼罪不可赦嗎?細菌與病毒是否都只有百害而無一益呢?
在生物學上都隸屬於微生物家族的細菌與病毒,最主要差異是後者結構非常簡單,而且需要仰賴「宿主」,也就是牠們有寄宿的主人,才能繁衍,動物、植物、細菌都有可能淪陷,可以想像成生物體內的細胞被牠們綁架了,而且牠們發威起來可是很恐怖的呢!近幾年全球爆發的COVID-19就是病毒的一種,還有像是腸病毒、愛滋病毒也是屬於病毒感染。在合適的環境條件底下,細菌與病毒的繁衍有多驚人呢?細菌在10小時後能從1個繁殖出100萬個!而病毒也是能在短時間內迫使其宿主細胞分裂成數千個,新型的變種病毒複製速度更是原始的1000倍之多。
與菌共存 平衡運行
回到主題,如果我們從一出生就待在無菌室裡,那會有什麼結果呢?其實英國早在四十幾年前就有醫學研究指出,過度的滅菌、消毒,不但會造成自體免疫系統的失調,也會提高過敏與溼疹等疾病的機率,更與許多慢性疾病相關聯!因為打從娘胎出生後,我們的身體裡,就已經有數百萬計的室友群(也就是體內的各式菌種)伴隨著自己到終老了呢!包含我們熟知,也在廣告媒體上經常出現的益生菌在內,消化、代謝、機能運作……,這些小小菌種尖兵總是不斷工作著,甚至也合力抵抗入侵的病菌,以維持我們身體的平衡運行,降低腸胃道疾病的發生。
除此之外,細菌還有什麼貢獻呢?在自然界中,牠們也是分解者的一個族群喔!加速有機物質的分解,讓地球上生物體的循環更順暢。另外,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落花生的生長機制?沒錯!根瘤菌的固氮作用,也是屬於細菌的貢獻。在人類的工業及能源發展,我們也是利用到細菌的幫助,得以完成像是酒精、氫氣、酵素……的生產,細菌的貢獻是不是比想像的多呀?
病毒來襲 攻破免疫
而病毒呢?大多數的病毒對人體都不友善,它們主要透過飛沫、血液、體液、接觸等途徑,擴散到另一個生物體上。在預防病毒感染的歷程中,「疫苗」的發明,其中之一就是用病毒來抗病毒,我們施打疫苗有許多種,包含把病毒弱化、降低毒性、特定蛋白的注射……等,用以刺激人體的免疫功能,來攻擊入侵的病毒。
還有一點你可能不知道,病毒在海洋等水域裡,可是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藉由病毒噬菌體的適當感染,維持水生環境中菌落及藻類的平衡,使光合作用及呼吸作用順暢,以保持生態系統的穩定。
環境清潔與消毒雖然免不了,但正確的抗菌、抗病毒觀念才是根本之道。過度殺菌與疑神疑鬼,反而讓身體失去自我保護的機制!無論是細菌或病毒,都必須攻破人體的免疫系統,才能入侵得逞,因此適時的調整心態與作為,並提升身體的免疫力,鍛鍊自己的抗菌力,才是頭好壯壯的不二法門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