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排放

文/檸檬  |2024.08.29
508觀看次
字級
圖/123RF

文/檸檬 

在現代社會中,電力已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我們是否意識到,每一度電的背後都潛藏著對環境的影響?讓我們從工研院近期推出的智慧冷鏈AIoT系統,為我們展示了科技如何協助節能減碳。這套系統運用人工智慧(AI)與物聯網(IoT)技術,全面改善冷藏食品的運輸流程,系統能夠精確調節冷藏設備的運作,大幅減少能源浪費。

智慧科技 永續未來



而這套系統的運作原理是什麼呢?利用感測器網路蒐集相關所需資料、透過網路或無線系統即時傳輸資料到中央系統、利用人工智慧即時演算資料,並制定相關的最佳製冷策略、貨物運輸路線,減少運輸時間與能源消耗。這種精確控制不僅確保食品的品質,還大幅減少了能源浪費。工研院的這項創新,引發我們思考一個更廣泛的問題:電力使用與碳排放之間的關係。事實上,發電過程是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來源之一。

根據不同發電過程,會產生不同量的二氧化碳,例如燃煤發電每千瓦時電力約產生0.8〜1公斤的二氧化碳、天然氣發電每千瓦時電力約產生0.3〜0.5的二氧化碳,最好的方法當然是再生能源發電,運行過程中幾乎不產生二氧化碳。因此,我們使用的一度電,就間接產生了一定量的溫室氣體排放。

節電節源 減碳排放



面對這一挑戰,全球正在採取多種策略來減少電力相關的碳排放,例如:提高能源效率、發展再生能源、智慧電網、碳捕獲與封存技術及節能建築等。雖然系統性的改變至關重要,但我們每個人的日常行為也能產生顯著影響。以下是一些個人可以採取的行動:節約用電、選用節能電器、支持綠電、減少待機耗電等方法。

從工研院的智慧冷鏈系統,到全球範圍內的能源革命,我們正在見證一場關乎地球未來的重要變革。電力與二氧化碳排放的關係,不僅是一個技術問題,更是一個涉及經濟、政治與個人生活方式的複雜議題。透過共同努力,我們有望建構一個更加乾淨、高效的能源未來,為子孫後代留下一個宜居的地球家園。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