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我的學生布萊恩

文/度睿 |2024.08.27
499觀看次
字級

文/度睿

前幾年新冠肺炎嚴重肆虐,基於關懷,讓我和早已返國的外籍學生們頻頻熱線聯絡,特別是疫情嚴重的美國。病毒不可預期忽地與人同行,彷若幽長隧道裡突遇車燈故障,黑暗裡,無法預警災難瞬間從天而降。而人情溫暖的互動關懷,則如同隧道底處隱約可見的光芒,帶來驚喜盼望的出口。

布萊恩(Brian)從美國愛達荷州B城,調職三年來台灣后里工業區的記憶體公司當經理,標準美國白人高 身材,文質彬彬,紳士又親切。我第一天被外派去交他們中文,下課時他跟我說「Have a nice day」,並問這句中文要如何說?一時讓考過對外華語教學認證的老師,差點被秒殺,努力思考我們是否有此文化,果真會說「祝你有美好的一天?」甚至做起田調。但多數人認為台灣交通複雜擁擠,我們和朋友分別時大多習慣說「小心喔!騎(開)慢一點!」。

語言教學得和文化內涵及背景有所連結,中西文化從一般禮節問候語即見差異。而正是跨文化的多元燦爛與碰撞,形構成對外華語文教學最靈活有趣的時光。

布萊恩其實在美國已上過中文入門課,但有時仍有意外插曲。他困惑問我為何每次上下電梯,常聽到有人不斷誇張說「雞肉?雞肉(chicken) ?」當下我忍俊不禁,聽出來他一定將「幾樓」聽成「雞肉」了。提到高速公路車況,我們中文常說「今天高速公路車子很多或車流量很大」等等,最初他說:「今天高速公路很忙。」甚至有次從墾丁回來,竟笑著跟我說:「周末墾丁海邊很不忙。」

有時只能忍住,帶點微笑正經解說,這是因為從其母語英文「The traffic is very busy today.」產生偏誤的概化現象。由於不同的語用慣性結構,導致外國學生造句時,本能地產生一些錯誤規律的句子。

布萊恩即使居住台灣,仍能徹底實踐他的美式戶外生活習慣。平常有體能訓練的他,一到台灣兩個月就馬上和年輕美麗的太太一起攀登玉山,並站在玉山主峰石塊刻有「Mt. Jade Main Peak」前,拍下騰空躍起的相片。我其實有些慚愧,即使玉山是我們台灣的精神象徵和驕傲,是東北亞第一高峰,但沒爬過玉山的我,並不知有英文刻字這事。他說他知道台灣有氣勢偉岸的經典百岳,挑戰玉山,可是他來台前就有的規畫。

不久,他們又去了「九份」,他表示非常喜愛充滿懷舊景觀、保有台灣舊日生活風貌的古樸小鎮。平時工作認真努力的布萊恩,奉行美式──工作、運動與娛樂三角鼎立的人生價值觀,旅遊的執行力,一逕積極快捷。

有些周末,他會和太太去澎湖玩風箏衝浪。都說「教學相長」確實不錯,因為天生體質的差異,許多老中一輩子沒去海邊玩過衝浪,我這才知澎湖有此活動。而平常周末,他就履踐簡易運動哲學,和太太一起去台中南投近郊風景地,騎單車一日遊。即便是溽暑難耐的夏天,人們樂得待在冷氣房裡,他和太太卻穿上合身的車衣,在大太陽下流汗奔馳;或者旅途中找個大樹下,休憩乘風飄然。

慢慢地,我發覺原來他固定騎單車或登山,並不只是喜好運動而已,更多的是如同那些意境高邁,視爬山為挑戰自我價值體現的各國山友,信服最終攻頂成功的典律——來自平日堅持不輟的運動貫徹與毅力。

一次,他和同事們進行四天南台灣單車環島遊,不幸進行兩日之後,在高雄遇到強烈颱風,只好折返台中。雖則他並沒多抱怨,但感覺出他該是存有遺憾。

之後他的中文愈來愈流暢,上課喜歡先「自由談」。有次他說周末在苗栗海邊的高速公路上車子爆胎,因為距離服務區相當遠,他就將車子滑往路肩,在車後一百五十公尺處放置自備警示三角牌,臨危不亂地打開雙閃燈,拿出備胎,用千斤頂換好新舊輪胎,再開回台中。

布萊恩說他剛學會開車後,父親就教他操作此事。美國文化重視培養孩子獨立,從小即訓練孩子解決現實生活的必需技能。

某天他讓我看一段視頻,原來他特地請假回美國,是為了參加兒子的州際大學長曲棍球(Lacrosse)決賽。當他悄悄出現運動場上的剎那,兒子看見他,驚喜大叫且深情緊抱他不放,足足幾分鐘。這是他精心策畫給兒子的驚喜,事前並未告訴他。如同美國電影裡,常見爸爸最終排除萬難參加兒子棒球賽,兒子喜極而泣,這是美國人養育孩子親子之間愛的表現。

彼時,手機視訊裡,看到別來無恙的布萊恩。他熱切期盼疫情過後,可以找假期再來台灣,再騎單車環島,自在迎風翱翔。

看著他從前每到亞洲各地度假旅遊,寄給我的風景名信片,懷念起布萊恩和他太太,兩人在台灣數年,樂觀探掘自己不一樣的生命視域,和異國精神安頓的追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