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River
文/維尼老師
在西方世界,十六、七世紀的英國作家莎士比亞,是公認的世界上最偉大的劇作家,他一生創作了三十八部戲劇作品,如《羅密歐與茱麗葉》、《李爾王》、《哈姆雷特》等,都是膾炙人口、對人類文明影響深遠的巨作。而他的一部浪漫喜劇《仲夏夜之夢》,則深深吸引了十九世紀初一位年僅十七歲的年輕作曲家——孟德爾頌。
《仲夏夜之夢》描述的是古希臘時代,年輕戀人追求自主愛情的故事,劇情在塵世的雅典城與迷幻的森林之中進行,其中還出現了妖精之王(仙王)奧伯龍及其妻子泰妲妮亞以及精靈、仙子們,整個故事充滿了夢幻的瑰麗色彩。孟德爾頌讀過德文譯本後,靈感湧現,寫下一首被譽為「音樂史上前所未有的早熟的奇蹟」的音樂會序曲,並於1827年首演。
序曲完成16年後的1842年,時任普魯士皇家劇院作曲家及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指揮的孟德爾頌,受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四世的委託,為當時籌畫演出的五幕《仲夏夜之夢》樂劇再譜寫十三首配樂,因此現在整套《仲夏夜之夢》共包含十四首作品。其中除了十七歲就寫成的〈序曲〉外,最廣為流傳並深受喜愛的,便是其中的〈結婚進行曲〉了。
相對於莫札特、貝多芬、舒伯特這些命運多舛的德奧音樂家,孟德爾頌出生於德國漢堡的一個富裕家庭,祖父是哲學家、父親是銀行家、母親也受過高等教育且精通音樂,孟德爾頌的一生可以說是相當幸福順遂。尤其他在十九歲時,重新發掘並演出了被埋沒了七十九年的巴哈曠世巨作《馬太受難曲》,讓巴哈的音樂逐漸發揚光大,這在音樂史上,稱得上是一大貢獻。可惜,孟德爾頌在1847年,年僅三十八歲時便因病過世,但他留下的《仲夏夜之夢》、《小提琴協奏曲》等名作,依然在一百多年後感動著我們。在燠熱的夏夜裡,不妨聽聽他的《仲夏夜之夢》,讓莎士比亞、孟德爾頌陪著我們度過一個綺麗如幻的仲夏之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