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23RF
文/囡仔
許多動物可以透過耳朵(有的耳朵不一定被看得見)來聽到低於,或者是超出人類聽力範圍的聲音,在明白一些動物的特殊聽力能力之前,我們先理解一下,什麼聲音會超出人類的聽力範圍。
青蛙聽力 優於人類
ㄧ種是低於20赫茲(Hz)的低頻可聽聲音,稱為「次聲波」,如:風、風暴、地震,甚至火山都會產生次聲波,不過某些物種,可以透過次聲相互交流,如大象。ㄧ種是「超音波」,是指20000赫茲以上的高頻聲音。眾所周知,鳥類、蝙蝠及海豚等物種能夠聽到並發出這些層次的聲音。
次聲波及超音波都超出了人類聽覺範圍,因此我們人類是聽不到的,人類只可以聽到20至20000赫茲的聲音。現在我們已經了解聲音範圍的兩個極端,讓我們來略為研究一些種動物的聽力來源。
通常,我們認為青蛙聽不到聲音,因為青蛙沒有可見的外耳,但科學家證明,青蛙的聽力比人類好得多,青蛙可以根據聲音到達耳膜所需的時間差異,來確定聲音,而且特定的青蛙物種具有獨特的能力,如樹蛙的肺部具有內建的噪音消除能力,使這些青蛙能夠在其他聲音中,聽到伴侶的呼喚。科學家還發現,一種原產於南亞婆羅洲島的胡亞蛙(Huia Cavalmpanum)是唯一已知的,能夠使用超出人類聽覺範圍的超音波叫聲的青蛙物種。
大象與蛇 特殊感知
大象可以聽到並產生頻率低至5赫茲的次聲波。牠們可透過產生低頻聲音進行交流,這些聲音可在地下傳播數十公里。這些聲波是由大象巨大的聲帶產生的,遠處的大象可以用極其靈敏的腳來聽到訊息,如大象的隆隆聲及跺腳產生的地震振動,會經由地面傳播到30多公里外的大象身上。
原來,透過使用耳朵與腳,大象可以聆聽透過地面與空氣傳播的聲波,以了解通訊的方向、距離及內容。大象是透過感知細胞,集中在腳的邊緣與鼻尖附近,向大象的大腦發送有效信號,來有效處理它們。
還有蛇,牠們沒有可見的耳朵,但卻有能力去感受與聆聽腳下大地的節奏。蛇對空氣中的聲音不太敏感,但能適應牠們身下的地面。從蛇上方發出的巨大聲音可能不會使其退縮,但地面上的振動肯定會引起蛇做出移動頭部或輕彈舌頭的反應。這些聲音是蛇透過骨傳導來解讀的。聲音振動穿過通常與地面接觸的下顎,然後到達方骨(上顎連接頭骨的骨頭),最後到達鐙骨(中耳骨),據說穴居蜥蜴也具有同樣驚人的聽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