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聽覺如何?

文/露 |2024.08.14
1422觀看次
字級
圖/琪琪

文/露

「當一隻鳥是什麼感覺?」在某一本書的副標題裡,這句話或許也深深勾起了您的好奇心。嚮往鳥兒翱翔天際,所以人類發明滑翔翼、輕航機,感受騰雲駕霧的快感;自古就有的飛鴿傳書,與候鳥遷徙等種種現象,讓科學家不禁懷疑鳥類身體是否早已內建衛星導航?而深入研究存在於鳥類身上的「磁覺」,也為科技帶來新發想。這些屬於鳥類的特異功能,總是讓人想一窺究竟,除此之外,您是否好奇,鳥兒的另一個強項「順風耳」是怎麼來的呢?

聽覺敏銳 容忍噪音

您有發現鳥兒的耳朵嗎?大部分的鳥耳都被「耳覆羽」完美地遮蓋,除了防水、防塵,耳覆羽還特別有光澤,觸感也不同,更為了要考慮到飛行時的氣流以及風聲等雜音的干擾,耳覆羽的排列也得巧妙設計,讓人不禁讚歎造物者的智慧啊!

聽覺對鳥兒來說相當重要,它們被好好的保護著,由以下的描述可以發現:鳥類跟我們一樣,內耳的耳蝸也有傳輸聲波訊號的毛細胞,但人類的毛細胞不會蛻換,長久大量的噪音容易造成聽力受損,而鳥類的毛細胞卻會定期換新,這意味著:牠們有比較大的噪音容忍力,也能時常保有一副好聽覺!

另外,有趣的是,鳥兒在不同季節,聽力的敏銳度及聽到的音量、音調高低都不同。在繁殖季(通常是春天),為了求愛、繁殖及育雛,鳥類的聽力會大大增強!其他時節,為了節省體內能量消耗,當然要調低運作機能囉!

我們常常看到小鳥搖頭晃腦的模樣,相當可愛,但這可不是牠們主要的目的喔!其實這是在幫助牠們確認聲音的位置,牠們跟我們一樣,靠著聲音到達兩隻耳朵的時間差,來分辨聲源位置,但相對於人類,鳥類兩耳的距離太近,因此才需要搖晃頭部,提高判斷準度。

精準辨識 感受動靜

還有什麼機制,能幫助鳥兒擁有敏銳的聽覺呢?讓我們從聽力數一數二的貓頭鷹來談起:又大又複雜的耳洞,由各種不同質地及濃密度的羽毛覆蓋著(當然,羽毛的走向也是經過精心設計的);豐厚蓬鬆的臉部羽毛,形成一個又扁又大的臉盤,用來幫助聲音傳遞到耳朵,就像是大型集聲器一樣;而極度不對稱的耳孔,則是另一項卓越的構造,科學家早就發現,這樣的不對稱,讓貓頭鷹更能在黑夜裡找到窸窸窣窣的聲音源頭,精準的定位後,一飛而下,捕到獵物。

人類與鳥類的演化差異,長達了3億年之久,也就是說,我們跟鳥兒的共同祖先,是相當久遠的事,難怪發展出彼此都無法理解的構造與特異功能!您相信嗎?鳥兒甚至可以聽到蚯蚓身上的剛毛與泥土摩擦所發出的聲音,因而得以捕捉到牠而飽餐一頓!看完這篇,您也可以試試把雙眼閉上,提高自己聽覺的靈敏度,像鳥一般,感受周遭的動靜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