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少雯
〈鵲替哺〉這則故事,出自古籍《聖師錄》。寫的是鵲鳥有慈心,這慈心,是懂得「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儒家精神,也是一種至高無上的愛心。
這故事發生在一座大慈山裡,山上有許多可以雙手合抱的大樹,其中一棵大樹上住著兩隻鵲鳥,牠們各自成家,有了自己的窩巢。這兩個鳥家庭成了鄰居,母鵲鳥分別生下愛的結晶,也孵出了雛鳥,兩位鵲鳥媽媽很幸褔地撫育著自己的孩子。
但,真的是天有不測風雲。
其中一位鵲鳥媽媽外出尋找食物時,不幸被凶猛的鷙鳥捉走了,再也無法照顧鳥窩中嗷嗷待哺的雛鳥。小鳥肚子餓了,吱吱吱地叫著,聲音急切又悲傷,張開著大嘴等待媽媽餵食,然而索食的叫聲再大,也喚不回親愛的媽媽了。
大樹上的另一隻鳥媽媽,聽到鄰居雛鳥哭叫著找媽媽,感到十分奇怪,牠們的媽媽呢?怎麼不見了?牠等了又等,始終沒等到鄰居鳥媽媽回巢,想必是凶多吉少,然而巢中的雛鳥卻不知道,牠們已經失去母親了!鄰居鳥媽媽慈悲心起,竟飛到失恃的小鳥身邊,將牠們一隻一隻銜回自己的窩裡,當成親生孩子般撫育。
鵲鳥有情,那是有情眾生的天性,也能懂得「幼吾幼及人之幼」的仁愛精神,人何不如?故事看起來很簡單,但在現實生活中,無私的大愛一點都不容易!責任重大的鳥媽媽,要撫養自己的孩子已經很辛苦了,現在又多了鄰居的孩子,辛苦是加倍的,真的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啊!
有詩讚曰:「昨同樾蔭慟離儔,銜子巢中撫字周;底事風人詩未及,均平心但美鳲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