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浪者基金會全力宣導海洋汙染的可怕後果。圖/Surfrider基金會官網
海洋廢棄物嚴重威脅生態。圖/法新社
編譯/韋士塔
隨著各國政府、保育人士的宣導與倡議,世界各地民眾對海洋保育的意識不斷提高,包括對海洋汙染危機以及海洋生態受到衝擊的了解。除了官方機構,許多非營利機構的義工也致力海洋保育,照護地球最重要的資源。
非營利組織衝浪者基金會(Surfrider Foundation)就是其中之一,該組織創立於1984年,目標是集結世界各地的衝浪愛好人士,透過強大的活動網路來保護和享受海洋、海浪與海灘。
衝浪者基金會的使命,是由義工扮演先鋒,應對沿海社區面臨的威脅,尤其是塑膠及廢棄物汙染;該基金會尋求與地方與中央政府合作,並與官員、其他環保組織以及環境專家,透過社區活動、清潔整治計畫和教育宣導來保護海洋。
衝浪者基金會保護海洋生態系統的理念獲得肯定,也有愈來愈多人加入這個組織,目前基金會已在美國和其他國家地區創立許多分會,持續擴大海洋保護的安全網。
衝浪者基金會已組成藍水工作小組(BWTF),在各地檢測水質並發布報告;此外,基金會也有義工協助推廣分會、提出海洋保育政策並執行相關的法律行動、提高人們對海洋危機的認知。
海灘廢棄物清除及減少海洋塑膠汙染,也是工作小組的關注重點。衝浪者基金會持續發起淨灘活動,在垃圾進入海洋之前將其清除,並收集數據,推動立法改革,以追究塑膠生產商和汙染者的責任。基金會也推動海洋友善餐廳計畫,表彰致力減少使用一次性塑膠餐具的餐廳。
夏威夷區的主管布利克利(Lauren Blickley)表示,衝浪人士熱愛冒險,擁有共同的熱情,也熱愛並欣賞海洋。他說:「海洋是日常生活的重要一環,我們必須確保沿海水域的安全和清潔。」
依據藍水工作小組的報告,許多熱門海灣及海灘的水質不符安全標準;以夏威夷地區為例,歐胡島、可愛島及茂宜島的沿海地區都受到長期汙染,主要汙染源是廢水基礎設施失效、汙水池汙染與逕流汙染。除了夏威夷,美國各地的藍水工作小組回報資料顯示,許多地區都面臨類似問題。
藍水工作小組共有50多個實驗室,公民科學家在各地收集並分析水樣本,以保護海灘和休閒水域的公眾健康;實驗室測試的重要指標之一是腸球菌(Enterococci),這種細菌與大腸桿菌相同,都是寄生在腸道的細菌族群之一,對抗生素有很強之抗藥性,更是造成泌尿道、腸胃道及骨盆腔感染的常見病原;此外,研究證實腸球菌與心臟組織關係密切,一旦腸球菌進入血液系統中,對心血管系統非常危險。
藍水工作小組經理佩納-歐提茲(Michelle Pena-Ortiz)負責衝浪者基金會各地分會的水質檢測,她擁有水生生態學以及義工參與和教育的背景,是一位熱情的優良水質倡導者;她表示,衝浪者基金會每年展開100多項活動,為後代子孫確保海灘和海洋清潔、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