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23RF
文/蕭福松
世事無常,任何的「位子」都如過眼雲煙,只能體驗卻無法永久擁有……
「離開位子你是誰?」當然你還是你,我還是我,差別只在有的人會坦然接受,有的人心裡就不好受,因為自此之後就沒有了光環、特權和禮遇。
在清劇裡專門扮演皇上的知名演員張鐵林,曾講述他在片場的一段經歷。有一次正在拍戲,他演皇上,端坐在龍椅上,左右宮女畢恭畢敬地給他打扇子,太監也在旁伺候著,下面跪著一眾大臣,張鐵林威嚴地俯視眾人後,開口:「平身」
話音剛落,導演就喊:「卡!好了,吃飯囉!」整個片場瞬間變樣。宮女們隨意把扇子亂扔,有的還差點扔到「皇上」的頭上。化妝師馬上過來揪鬍子,服裝師趕緊來扒龍袍,不到十五秒的時間,所有人都跑光了,只剩張鐵林呆坐在龍椅上。
雖然是演戲,但落差實在太大了,就像原本在雲端上,一下子跌落凡塵,難怪張鐵林感慨道:「那一刻我才理解,什麼叫富貴如浮雲。」
扮演皇上的張鐵林威儀十足,是因為「龍袍加身」的緣故,沒了龍袍,就什麼都不是。同樣的,人會被看重、禮遇,是因為有頭銜、職稱、身分和地位,沒有了這些,就是個平凡百姓。
大多數人都不甘於平凡、籍籍無名,總希望能出類拔萃、高人一等,這種力爭上游、超越他人的企圖心,激勵自己努力地去爭取象徵「功成名就」的身分和地位,一旦爭取到手就緊抓不放,因為只要一鬆手,就什麼都沒有了。於是處心積慮,希望永遠把持那個位子,心態上與期望千秋霸業的秦始皇實無二致。
「離開位子你是誰?」理論上還是自己,只不過有的人在嘗到權力滋味後,便放大自己,抬高自己的身價,既不謙虛也不低調,想方設法繼續霸占位子、繼續呼風喚雨。這當中,很大原因是怕離開位子後,失去「尊榮」的光環,也失去權力和影響力。
問題是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也沒有上去就不用下來的位子,時機到了,該下台就下台,該離開就離開,這是制度,也是展現風骨和氣度,霸著不走或捨不得放手,只凸顯難忘權力、戀棧權位。
張鐵林深知眾人對他下跪行禮,是因為他穿龍袍扮演皇上,脫下龍袍,他連便當也沒搶到。這是個有趣、突兀也很寫實的畫面,道盡「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的虛幻樣貌。
古云:「榮枯事過都成夢,憂喜心忘便是禪。」意謂再怎麼輝煌榮耀或落魄狼狽的過往,一旦過去了就讓它過去,毋須眷戀或懊悔,重要的是如何面對新的未來。必須體悟世事無常,任何的「位子」都如過眼雲煙,只能體驗卻無法永久擁有,懂得適時放下離開,更能表現君子不戀棧權位的豁達瀟灑氣度。
登山客在攻頂後都會振臂歡呼,因為他征服了山。在山腳下仰望高山,他覺得自己渺小,等站在山頂上,他又覺得自己偉大。有趣的是,站在山頂看山下的人,和站在山腳看山頂的人,沒有什麼不同,都同樣渺小。人若有此認知,就不會為「離開位子」不捨或不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