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高愛倫
文/高愛倫
Mandy 黃雅淳,是熱愛飲食文化的詩意女子,她說:「在巴黎,時常和朋友研究醬汁,討論料理起源,記憶中島嶼的風味總會湧入心裡。如果料理也是一種溝通方式,那我想詮釋的是一段尋根的風味旅程。以法式料理為基礎視角,融合島嶼記憶的東方文化,把時代共鳴的美味持續傳承下去。」
她透過指尖舌尖創造分享的祕境,端出的是美學、是創意、是與眾不同,因此,別叫她主廚,她,正確的角色是主持法式餐飲的品味家。
如果不指名要Mandy做食物解說,她永遠不發一言待在她的烘焙煎烤領域裡,從事食物研究實驗的功課。一個餐廳一星期採預約制只經營四天午餐與下午茶,客人直接問她:「你是不欠賺錢哦?」事實是,很欠,欠得很厲害。
但是大凡念了藍帶餐飲大學後,有些事就是將就不來,有些人文價值,就是餐飲之中重大的氣息所在;這些環境氛圍的前置鋪排,看不出金粉誇張,只是擺出來的人文薈萃姿態,仍不脫低調奢華。
在一棟老式公寓一樓,「山三石」因為列身老舊建築下,格外突兀起眼,本科學建築的Kim王子嘉,把內部裝修出寧靜風,不但坐食無壓力,也不限制客人時間。
Kim原是Mandy的老闆,現在則是平起平坐的合夥人,分別在倫敦與巴黎學食藝的Kim和Mandy,雖然師出同門,但主攻義大利麵點與法國甜點的強烈自信,使他們在配餐的過程裡不時發動英法大戰,堅持己見。
後來,一再透過食客的分別讚譽,他們認同對方的招數的確有過人之處,從此,避免雷霆較力;彼此,樂於自甘下風,在出餐到買單的過程裡,最完美的相得益彰進階到更大的欣賞與支持。
Kim外向,行有餘力,較偏重外場的即時服務,她誇下海口:「我們可以做出客人指定的餐點搭配,素食蔬食無一不可。」
在夜市吃可麗餅,跟在「山三石」吃可麗餅,是完全不同的體會。穿拖鞋短褲邊走邊吃,和坐在桌前持著刀叉斯文進食,不能?這兩種消費模式有高低貴賤之別,而是吃的廣泛意義究竟要不要包含精神滿足?
我看過很多帶著夢想與理想發展藍帶精神的主廚,他們呈現的不只是味蕾視覺饗宴,在歐洲、美洲的主題食物上,他們總是不忘點綴禪風佛學的純中國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