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玲老師以音叉工具進行能量音療。圖/高愛倫
文/高愛倫
我早先想買一個頌缽進行心靈療癒,有幸遇到陳玲老師,才接觸到可以便利攜帶的能量音叉,同時領會她的意念:結合東西方智慧,橋接古老與現代,讓能量醫學走進日常生活。
心靈與身體是相互影響的,身心穩定確實有助能量系統的運行,有效改善焦慮、抑鬱等情緒。我在嘗試的過程裡,領會到放鬆的舒適感。
能量是什麼?能量是對抗某種作用力的值化量化能力。陳玲解說:「我們的身體和生命都被一種看不見卻充滿活力的力量所支持,這股能量會流動變化。在能量醫學的觀點裡,能量既是藥方,也是療癒的對象,當我們喚醒並運用身體原有的自然修復力時,就能讓身體回到最均勻的平衡狀態。」透過音叉這些工具的頻率,陳玲以化鉛為金的冶煉過程轉化能量,解決求學者身體上的問題。
陳玲的教育背景極為學術化,訓練又非常偏重分析,她從未想過自己會踏上能量醫學這條路。音叉工具導向能量音療,這種透過聲音振動促進健康與身心平衡的療法,充分結合東亞醫學、心理學、科學與藝術。
畢業於台灣清華大學的陳玲,於 一九八七年獲得俄亥俄州立大學化學博士學位,隨後資歷又包括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研究科學家,以及從事科學儀器的應用開發。天生充滿好奇心,總喜歡探究事物運作原理的陳玲,在二○○三年因母親「染上一種無法被醫師診斷的病」,毅然放下科學家的生涯,全心投入能量療癒與替代醫學的世界。
她先帶母親看西醫,又求助中醫,但沒有人能說清楚母親病重的原因,她決定主動出擊,跳出傳統思維去尋找答案。她最先嘗試氣功,當她「清楚感覺到氣在體內的流動」時,這個科學家同時期待得到數據支持。這份驗證的渴求與本能,讓她開始探索更多療癒方式。她拜師《能量醫學》作者唐娜.伊頓,深入更廣闊的身心靈領域。
學得愈多,她的科學背景愈能幫助她鑑定數據的精確。「分享這些知識成為我自詡的巨大責任。」她在美國以外的第一堂課是在台灣。當時,只有一位學生報名,如今,她每年需要固定回台灣數次,教授音叉療法各個級別的課程,應證道家思想與中醫哲學。
人體有七成是水,便於聲波自然傳遞,當音叉、頌缽作用在身體或氣場時,它們的震動會漣漪般擴散開。中西醫、替代療法人士、物理治療師、心理治療師,音樂家,都開始探索療癒藝術,以求鬆解緊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