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黃朵而
整理/黃朵而
01.
永續城市開發公司URB今年發起「杜拜紅樹林」計畫,預計在超過70公里的海岸線,種植一億棵紅樹林,除了防止海岸被侵蝕、吸收碳排等,並規畫生態自行車道、植物博物館等,希望提升生物多樣性同時,也能促進觀光。URB創辦人巴哈什.巴蓋里安(Baharash Bagherian)分享:
「這個計畫不只是守護海岸,也證明城市與環境創新可以和諧相處,成為全球城市的典範。」
02.
為了改善各地貧民窟的生活環境,義大利非營利組織「生活在貧民窟」(LIVE IN SLUMS)媒合設計師、農業學者等人才,前往全球各大貧民窟,傳授農耕技巧、協助貧民窟居民動手蓋房舍等,或開設工作坊,挖掘孩童的天賦。主任西維亞.奧拉齊(Silvia Orazi)說:
「我們不想來貧民窟解決問題後就離開,我們的理念在於與居民一起行動,確保這些改變都是他們需要的。」
03.
溫祐靖從小就有弱視的困擾,國中因視網膜病變造成雙眼失明,但她並不氣餒,而是按著自己興趣、目標持續向前;例如她熱愛路跑,便找到中華視障路跑協會的陪跑者,從10公尺慢慢訓練,去年還參加日本東京馬拉松,完成42公里的全馬。溫祐靖認為:
「站穩每個步伐,就能直往目標。」
04.
2010年,英國雕塑家羅賓.懷特(Robin Wight)開始運用舊鐵絲創作仙女雕塑,還受邀為特倫特姆莊園(Trentham Gardens)創造「特倫特姆仙女小徑」(Trentham Fairy Trail),有些雕塑可以轉動,增加欣賞的樂趣。懷特分享:
「我喜歡製作仙女,因為她們是善良的力量,為保護世界免受邪惡侵害而存在。」
05.
陳威明1995年開始當主治醫師,至今共開了3萬多台手術,儘管已是台北榮總醫院長,他仍堅持看診與開刀,還會親自閱覽病患的投訴信或感謝信;他不僅視病猶親,也很重視同仁福利,改建宿舍、加薪等,致力改善醫護的工作環境。陳威明表示:
「媽媽從小和我說,『有量才有福』!意思就是,吃虧就是占便宜,當你老是吃虧的時候,朋友就會愈來愈多。」
06.
2011年,原住民歌手舞思愛憑藉歌唱選秀節目《超級星光大道》嶄露頭角;2023年,她發行全阿美族語創作專輯《美感》,從生活中重要的感受出發,帶領聽眾接受文化洗禮,展現出阿美族生命的多彩與繽紛,更在今年拿下金曲獎「最佳原住民歌手獎」肯定。舞思愛說:
「就算歌唱期間受到不少挫折,我謝謝自己仍繼續唱歌。」
07.
大學畢業後,邱于瑄前往澳洲打工度假,卻碰到疫情,只待了半年就返鄉,而後在家人的鼓勵下,當起全職考生;準備了3年,她遇過同期朋友考上,自己卻落榜的經驗,但她沒有氣餒,而是按照自己的計畫表讀書,去年考上高考人事行政。邱于瑄認為:
「每個人花期不一樣 ,時間到了就會開花,不要太慌張,慢慢走就可以了。」
08.
中國大陸浙江的俞金祥擁有罕見的Rh陰性A型血,22年來,只要有需求,他就會放下手邊工作趕去捐血,至今已累積捐血8700毫升;為了保證自己的血液合格,能幫助更多的人,他的生活非常自律,儘管超過50歲,卻沒有三高。俞金祥表示:
「老天給我這個血型,就是讓我去幫助別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