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總統在就職滿月記者會上宣布,總統府將成立三大任務性質的委員會,包括「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及「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每季定期開會,替國家發展擬定戰略、與民間力量展開對話、為未來的台灣展開行動。最先上場的就是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也顯示這項議題的急迫性與挑戰性。
自民進黨二次執政以來,台灣的能源政策就劍走偏鋒,前總統蔡英文八年多前訂下的「二○二五非核家園」,無視國際的趨勢與現況,也不顧在台灣強推「能源轉型」造成的種種弊端,固執任性的毫不給予修正調整的空間,是台灣的能源戰略失策、失敗的關鍵。
當初的「二○二五非核家園」設定了國家能源配比「五三二」目標:天然氣發電占五成、燃煤發電占三成、再生能源占二成。眼看明年的非核大限就要來臨,核電廠一座座是關了,但再生能源占比仍不到一成。這項能源配比早被證明失敗。
去年配合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議定的「二○三○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半」的行動目標,國發會重新調整國家的能源配比為「五二三」目標:燃氣占五成、燃煤二成、再生能源占三成。由於國家淨零的路徑仍緊抱「非核」的神主牌,完全排除核能,所以幾無調整空間,只能在燃煤、再生能源比例上做文章。其中,排碳最烈的火力發電合計仍高達七成,要犧牲農漁業發展的再生能源也占三成。國發會的這項路徑圖被各界批評減碳量太落後,也鮮少被社會認真看待。
電力供應問題日益窘迫,現在七月才剛開始,全台用電就已創下年度新高,接下來的盛夏與產業用電挑戰勢必如走鋼索。但政府當局負責官員總是用各種藉口或謊言,掩飾缺電的現況或事實。賴清德總統委以重任的「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副召集人童子賢日前就貼切的描述了台灣社會現況:台灣減碳成績在全球排名倒數第七,排碳率居高不下,「卻老是自我感覺良好,宣稱自己是資優生,明明就是吊車尾,卻說自己好棒棒」。
童子賢拋出最適合台灣的能源配置「四三三」黃金比例:四成燃氣與煤(火力發電)、三成核能、三成綠能。說穿了,就是讓相對乾淨的核能重回台灣發電動能,取代一部分汙染空氣的火力發電;甚至未來如有更安全可靠的發電能源例如氫能,都可以加入台灣發電的行列。
姑且不論「四三三」是否為最適合台灣的能源比例;但可以確定的是,非核家園的「五三二」、國發會淨零路徑的「五二三」能源配比,都已被證明是行不通的能源配比。衷心盼望月底召開的「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真能有變革魄力,擺脫政治桎梏,讓台灣能源政策重回務實理性的正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