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遠炫
麻城案從塗如松的妻子楊氏失蹤,先是演變成為刑事案件塗如松殺妻,縣內訟師造假陷害塗如松,然後又成為代理縣令湯應求包庇塗如松,遭酷吏酷刑加身,最後變成總督與巡撫的惡鬥。而皇帝對邊疆大吏到底要採取什麼態度,不只關係百姓,更與官吏操守有關。
麻城案的封疆大吏,也就是總督與巡撫。湖廣總督邁柱當了八年總督,是雍正愛臣鄂爾泰的岳父,在推動「改土歸流」的政策上與鄂爾泰相互呼應,深得雍正皇帝的賞識,所以湖廣總督的位置可謂穩若泰山。湖北巡撫則是八年七任,流動十分快速。
雍正十三年,湖北巡撫是年輕的大臣吳應棻,他在五月時上書指責總督邁柱無能,讓湖北的吏治廢弛。由於吳應棻不留情面的批評,雍正皇帝命令邁柱與前任巡撫對此說明,邁柱一直是偏袒高人傑與黃奭中的判決,吳應棻則持改判意見。
八月下旬,雍正去世乾隆即位,這個案件考驗著新君的智慧。
事實證明,塗如松沒有殺妻,湯應求沒有在屍骸上造假,冤死的縣內官吏都是因不肖官員羅織罪名所杖斃。但這些人對乾隆而言都是卑微的小人物,他更想阻止的是邁柱與吳應棻的惡鬥。邁柱是雍正朝的重臣,又與鄂爾泰關係深遠,乾隆想保住邊疆大吏的顏面;然而吳應棻在這件事情的處理上也沒有過錯,甚至麻城案與他根本沒有直接關聯。
於是乾隆決定,將邁柱與吳應棻調回朝廷,另派官員史貽直擔任湖廣總督。
史貽直是雍正年間的重要官員,在年羹堯權傾朝野、眾大臣皆下跪迎接時,只有史貽直堅持站著行禮。這位剛直的大臣也是鄂爾泰的同年,由他上任湖廣總督,才能讓調為英武殿大學士的邁柱沒有話說,也讓吳應棻無所挑剔。
麻城案最終定讞,史貽直判楊同範斬立決,楊五榮絞監候,高人傑杖百流放三千里,仵作薛必奇與馮大、楊氏各擬罪名上奏,邁柱、黃奭中、李作室等大小官員列名等候處分。
不過,史貽直留下了一個但書:新君即位大赦天下,因此除了楊同範、楊五榮罪不可赦外,其他人皆得以免罪。湯應求官復原職,改調其他縣任職。
新君上任大赦天下,讓所有的政治鬥爭到此為止,然而邁柱大概受不了打擊沒幾年就過世了,湯應求則以自身經歷寫了《自警錄》一書說明麻城案的經過。
一個小小的民事糾紛最後竟演變成潑天大案,可見官員判案如有成見,冤案的發生率就會變高啊!